~ Z 自私自利 ~

1 佛的名号是从教学宗旨上建立的,从佛的名号就晓得那个世界众生的根性。

2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。“释迦”是能仁,仁慈的意思;“牟尼”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默。

3 这个世界的人自私自利,缺乏慈悲心,佛说这是众生的大病,所以特别提出“能仁”。

4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心不清净,一天到晚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污染,佛说这也是大病,这样的病要是不除掉,永远不可能超越六道,所以特别提出“寂默”。

5 “释迦牟尼”,能仁寂默,是针对娑婆世界现阶段众生毛病来说的。我们念这个名号要把自己仁慈的心念出来,要把自己清净寂灭的心念出来,是这个意思。

6 《楞严》里面所说的,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”,心是无量的。

7 我们的心量很小,自私自利,与自己的心体相违背,迷失了自性。

8 我们凡夫第一个念头都是为自己,自私自利;佛菩萨他们第一个念头都是为救度一切众生,完全是无我。

9 佛说,一切法无我;学佛,第一个是学“无我”。

10 我们还有“自私自利”的念头,就入不了佛门,入不了大乘之门。

11 念念之中,还有“我”、“我所有的”,就不是佛弟子。

12 真正学佛的人是觉而不迷,他得正定,心地清净,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观念。

13 凡夫是迷惑颠倒、自私自利;有自私自利这个观念,就是迷、就是不觉,这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。

14 我们要觉悟人生无我,执着有个我,这是绝大的错误。处处要爱惜这个身,要爱惜这个我,为这个小我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不值得。

15 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,所作所为都是利己损人的,果报决定在三恶道。为什么在三恶道?因为你的心自私自利,与纲常伦理不相应,纲常伦理是人道。

16 做什么事都是为自己,为自己想的是贪嗔痴慢,六道里头人道都得不到。

17 一切都能替别人想的,大概他人天机会比较多一点,这很显然的。

18 起心动念都是善,一切行为都是利益众生的,果报决定在三善道。

19 真正做到无我,就无六道与十法界。

20 一个人自私自利,什么样的业障都有;能够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,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,你的业障就从根拔掉了,没有业障了。

21 什么事情先想到自己有没有利益?你这业障怎么也也消不掉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枉然!

22 我执,造成了烦恼障;法执,造成了所知障。

23 能把我执舍掉,凡夫就成佛了。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,一念果然彻底觉悟,凡夫就成佛。彻悟的样子是什么?彻悟的样子是无我,不但无我,也无法。

24 把自己给忘掉,这是大乘破我执绝妙的方法。

25 无我,烦恼解脱了,自性本具的德行就现前。

26 无法,所知障破了,自性本具的智慧就现前。

27 一个真正发心求生西方净土的人,平常在这个世间一定要做到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

28 凡是自私自利的是恶,凡是利益众生的就是善。这个“利”还要加以说明:这一世得好处,来世得苦报,这个不善;现在得利益,来世还得利益,这才是真正的善。

29 佛告诉我们,于现前有利益,于将来没有利益的,这不是善;于现在没有利益,于将来有利益的,这是善,可见得佛的眼光比我们一般人确实看得深远。

30 佛说,凡是于自己有利益的,这是恶;我们讲自私自利,这是恶行,这是恶业,决定要断除。

31 无论做什么事都肯回向,我执就淡得多!我做的善事不为自己,为一切众生;我有福报,不要自己享,给众生去享,让大家享,这就把小我化成大我,这样就好。

32 凡夫都是自私自利,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利害摆在第一;觉悟的人不一样,他念念都为众生,他为众生服务,他是法喜充满,而且是不疲不厌。

33 凡夫待人接物不用真诚心,说穿了,是自私自利,怕吃亏、怕上当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作祟。

34 真正觉悟了的人,待人接物一定用至诚心,为什么?他晓得至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,他这样待人接物对他自己决定有大利,他不吃亏、不上当,他这一生会作佛。

35 无我,不但将病苦连根拔除,连生死的根也拔除。

36 无我,念佛一定得力,身心轻安;纵然有一点病,那是饮食起居不小心,所引起的风寒感冒,不会有大病。

37 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,是四大烦恼。

38 身见,是执著这个身,贪生怕死,自私自利。

39 念佛人,一定要破身见,不贪生怕死,不自私自利,才能成就。

40 六道凡夫都是有我执,有我执就有私心,就不平等,就有差别,这些都是烦恼,都是业障。

41 没有私心与名利心,业障就没有了。

42 只要有丝毫的私心与名利心,就不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。

43 佛法都是断贪嗔痴的,你用贪嗔痴来修学,增长贪嗔痴,你怎么能成功?

44 为自己的人最愚痴;从现在起,决定不为自己。

45 我们要听从佛的教诲,放下自私自利,念念为正法久住,念念为广度众生。

46 没有私心,从自性流露出慈悲与感恩,是入了不二法门。

47 大乘法里面教我们,起心动念要想到一切众生的利益,不再想自己,平等地尊重一切众生,爱护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

48 帮助服务里头最重要的一桩大事,是帮助他觉悟,也就是说帮助他放下自私自利,这是佛教育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