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佛菩萨 ~ P 菩萨法无量无边 ~

1 佛教,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

2 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,也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。

3 释迦牟尼佛一生中,办班三百多次,教学四十九年,目的是教人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

4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他的教育是不分国家界限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的。

5 佛不是神,也不是仙人;佛是对于宇宙人生、理事、因果彻底通达明了的人。

6 佛法教育的目标是:让大家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、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。

7 佛是觉而不迷;学“觉而不迷”这桩事叫佛事。

8 佛教我们平时要修福修善。

9 佛为我们示现一个最好的榜样:每天吃饱穿暖,有一个小地方可以遮蔽风雨,足矣!

10 每做一件事,先想想佛肯做此事否;佛若不肯做,我就不做。

11 佛教我们:依法不依人、依义不依文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、依智不依识。

12 佛家的教学宗旨是:学为人师,行为示范。

13 学佛菩萨,不学凡夫。

14 心量大是佛菩萨,心量小是凡夫。

15 凡夫做事是为了个人,而佛菩萨是为了众生。

16 佛看一切众生皆是佛,如你看人有分别,仍是凡夫。

17 舍妄心用真心,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的智慧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。

18 诸佛与那些大菩萨是用真心,不用妄心;你用真心不用妄心,与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?没有两样。

19 一个人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佛。

20 学佛菩萨,诸佛菩萨看妖魔鬼怪都很顺眼。

21 佛菩萨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,凡夫迷了,所以不知道。

22 诸佛菩萨,是将一切众生看作自己;实际上,一切众生真正是自己。

23 佛所讲的父母是尽虚空、遍法界的一切众生。

24 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,就是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。

25 最高的“见和同解”,是相信自己本来是“佛”。

26 真正向佛菩萨学习,这叫学佛。

27 以佛菩萨的心肠入世,世间法就是佛法。

28 一个行菩萨道的人,他心中法喜充满。

29 做学生的用心学习,在家孝顺父母,在校敬事师长,这就是行菩萨道。

30 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别人,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人是菩萨。

31大乘经上常说,“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”。不伤害人,不给人添烦恼,这是学佛基本的态度。

32 菩萨做事一定认真负责,也绝不与众生结恶缘。

33 佛菩萨的外表和常人无异,也有喜怒哀乐,但他们的内心永远保持清净,绝不会起心动念。

34 凡自称为某佛菩萨应化世间,若还住世,必定是冒充的。

35 把身心交与佛菩萨,一切顺逆境界由佛菩萨安排。

36 自己有求开悟的心,十方佛菩萨必然加持。

37 一个人的心正、行正,自然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

38 学佛的人,要常想佛的教诲,并将佛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中。

39 除了想佛、想菩萨,其他的念头都是邪念、邪思维。

40 佛并不是要传授我们知识,佛传给我们的是真实智慧。

41 学佛,是学真实智慧。

42 佛教我们,对自己要清净,对别人要慈悲。

43 学佛菩萨,心转境界,不被境界转。

44 佛菩萨住在大定里,六道凡夫住在妄念里。

45 经上说:人在一生中,最幸运的事,就是能遇到佛法、能见到佛像、能闻到佛菩萨名号。

46 佛菩萨教我们:眼不去看外面境界,专看阿弥陀佛;耳不去听外头音声,专听佛号。

47 念佛法门之利,是佛眼所见、佛口所说。

48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,不外是诸法实相(宇宙人生的真相)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~ P 菩萨法无量无边 ~



1 菩萨法无量无边,六度是把无量的菩萨法归纳成六大类。第一类就是“布施”,布施是舍、是放下,绝对不是说一看到布施,我们就舍一点钱财,这个错了!

2 你把钱财舍掉,你能成菩萨吗?你能成佛吗?你能明心见性吗?不可能的。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。

3 布施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烦恼舍掉,布施掉、舍掉,放下,把你的习气舍掉。

4 《华严》第六回向品给我们讲了七十多种布施,讲得非常详细,那七十多种是提纲挈领,还不是细说。第六回向这一章,我整整讲了一年。

5 修行,诸位一定要晓得,我们自己哪一种烦恼最重,哪一种习气最重,先从这里下手。

6 就跟治病一样,你身上害很多种病,不止一种!哪一种是要命的病、致命的病,先把这个治好,然后再治其他的,再治轻的。先对付最重的,这才是办法。

7 如果你本末颠倒,先治轻的,重的还不要紧,轻的还没治好,重的发作,已经呜呼哀哉,你没法子治了,死路一条!一定要先找到自己最重的毛病,从这里下手,从这个地方先舍掉。

8 所以,要把烦恼布施掉,把生死布施掉。烦恼布施掉,你就没烦恼,生死布施掉,你就不生不灭。这两样你都舍不得布施,你天天生烦恼,你还有生死轮回!

9 为什么不把生死轮回放下?能把这个放下,佛门叫大丈夫,这个了不起!这些东西都放下了,何况身外之物?身外之物那都是鸡毛蒜皮,哪一样放不下!念佛堂里面,佛七里头主七师常说:放下身心世界。这就是真正的布施。

10 要放下,你心里才得清凉自在;换句话说,你心里面有忧虑、有牵挂,这都是病,都是六道轮回的病根,你要把一切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舍掉,舍得愈干净愈好。

11 六祖说,你的清净心里头“本来无一物”,那才是你的真心、才是你的本性。你要不舍得干干净净,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来。禅宗讲明心见性,你决定明不了心,也见不了性,为什么?你不肯放下,你没有把这些东西舍掉。

12 可见得菩萨法门里,这个法门叫根本法,菩萨修什么?自始至终,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布施,也就是修的放下。你说佛法繁琐,佛法不繁琐,简单的很!

13 我当年见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他给我开示的就六个字:“看得破、放得下”。放得下就是布施,看得破就是般若、就是智慧。

14 智慧从哪里开?必须放下,智慧才开。智慧开了,你就真正肯放下了,所以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。愈肯放下,智慧愈增长,智慧愈增长,放下愈彻底。

15 菩萨跟我们不一样,菩萨知道这个道理,他认真地在做;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道理,也不肯做。初学的人说业障重,重在哪里?晓得这个道理也不肯做,真的业障重!

16 道理晓得,这就是现代学说所谓“知易行难”。其实真正的道理是“知难行易”,知道难,做不难!知道这个原理原则、事实真相,这个很难,佛要不出世,我们怎么会知道?

17 真正知道这个道理,这个人马上放下,所谓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。那个屠刀是比喻,屠刀是造业的,就是你放下一切的造业,这就成佛了,是这个意思。

18 这个实在讲,还不能不略说说,总希望大家明白。我们的确要把佛法用在生活上,我们才真正能离苦得乐!换句话说,使我们这一生的生活真正的幸福美满。

19 如果学佛的人这一点都做不到,其他的不要谈了,极乐世界你决定没分,你现在学,学得苦的这个样子,你还能到极乐世界去?

20 极乐世界都是欢欢喜喜去的,没有一个是愁眉苦脸去的,所以一定要觉悟,就是要修六度,首先要懂得放下,要懂得舍。

21 “持戒”,就是守法。大家不要死在戒条里面,那个没用处的。戒就是法,国家的宪法、法律我们要遵守,决定不犯法。

22 除了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这些法律,我们要遵守之外,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法、没有文字的法,这什么?风俗、习惯、礼貌,这个也要守。

23 诸位要晓得,持戒并不是“我守个五戒、十戒”,这么呆呆板板地做,你这个佛法学了之后没用处!在你生活方面,家庭、事业,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不上,换句话说,佛法的利益你都得不到。

24 “忍辱”,忍辱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,世出世间法,你要没有耐心,你就不会有成就。“忍辱”,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、毅力。你要有恒,“有恒为成功之本”,忍辱波罗密就是培养恒心。

25 佛法的修学要相当长的时间,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。现在一般人学佛,说实在地,比不上前面一代,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聪明智慧不如古人,你这样说法就错了。

26 现代人比过去人决定聪明,为什么成就不如古人?方法错了,自作聪明,不肯依照传统的方法来修学,自己另外去创一个方法,这就是所谓“自作聪明”、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这可惜了!

27 古人老实,他能遵守老师的教训,能遵守从前人的经验,他很容易成就。

28 以前人,实在讲没有别的本事,他的本事就是专。《三字经》上说“教之道,贵以专”,教是教学,教学的道理就是个“专”。

29 现在人出了花样,现在教之道是“贵以博”。一“博”,一切都完了!

30 现在学校里,一天要上好几堂不同的课,一个学期要学好多样东西,这是古时候没有的。古时候教学,天分非常高的人同时只能学两样,两样还不同时,顶多是隔一天换一样。

31 譬如一天读经、一天读史,他这一天心是专的,他不分心。第二天才换一个科目,绝对不会在一天里面去学两个科目,不可能的。

32 如果中等以下的天分,不可以同时学两样,只能学一样。这一样东西学好了,才可以再学一样,专!这是中国几千年教学的经验、心得,成果摆在面前。

33 现在人不相信,他要搞博,实在那个博就是杂、就是乱,说博好听一点!现在是杂乱,杂乱就无章,怎么能成就得了?所以忍辱就是个“专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34 “专”,那就要忍,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,看到人家学那么多,心里很难过:“你看他学那么多,我就学一样,枯燥无味!”

35 你要没有耐心,怎么行?你这一样如果学个三年,你就出人头地,为什么?专家一个。他学三年学了很多样,他样样都懂一点,样样都半通不通,他没办法出来,你学一样可不得了!

36 譬如,这么多的佛学院,哪个佛学院出人才?为什么出不了人才?因为他所学的杂乱。我过去也办过佛学院,之后我觉悟了,我才晓得这个毛病,对不起学生!

37 以后再不敢办了,不但不敢办,佛学院请我去教学,我都不敢去,我觉得到那里去上课是扰乱学生。已经那么多人在扰乱他,我再去扰乱他一下,于心何忍!所以我就不去了。所以一定要专,专学。

38 我劝诸位同修,要在佛法上真正把基础奠定好,基础打好之后,不但在佛法上贯通,世间法也通了,为什么?你有定有慧,你在世间做任何行业都是第一,都是出人头地。

39 你遇到任何一个境界,心里有主宰,不动心,你的看法、见解就比别人高明。修学的方法就是三年到五年,你去念一本经书,就这个办法,多简单,非常管用。

40 你要是信了,那你有福;你不信,那是你没有福报,你还要搞杂搞乱,那就没法子。就这么容易,这么简单!

41 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都非常之好,如果你要想长一点,你就念净土五经,那分量就够了,这个对你决定有好处,这叫忍辱。

42 唯有忍辱才叫“精进”,进是求进步,进步里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纯而不杂。

43 我天天念,这就是进;天天念一种,就是精。我念很多种,虽然进,精没有了,进要精进。

44 后面这两种,禅定、般若,就是你的收获。前面放下、守法、耐心、求进步,精进,你会得到定,你会得到智慧,后面“禅定、般若”自自然然得到。

45 我这样跟大家解释六度,你就好懂多了,不至于看这六度,不知道是什么回事情?也不晓得怎么修法?

46 好像看到布施,赶紧到庙里送几个钱。如果这个庙不是佛法的,你帮助他造恶,你这个钱舍了之后还要背因果,将来还要堕落。

47 你不舍这几个钱还不堕落,舍这个钱还堕落,为什么?帮凶,帮他做坏事!

48 看到持戒,就赶紧想到我要不杀生、不偷盗。虽然天天那么想,一样也做不到,这是不了解它的意义!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