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G 皈依 ~ ~ C 从三宝谈起 ~

1 三皈依,是学佛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、总方向。

2 皈是回头之意。从前的心,迷在五欲六尘中;现在,回过头来依靠佛。

3 学佛,无非是去了迷情而已!一学佛,这一开端是传授三皈依,三皈依是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传授给你。

4 许多受了三皈的人不晓得三皈是什么,糊里糊涂就皈依了,没搞清楚,糊里糊涂就破戒,就犯过。

5 三皈就是传授佛法修行的总纲领。我们修行修的什么?依照什么来修?总纲领就是三皈,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,所修的就是这三项。

6 不管什么宗派,不管什么法门,法门无量修的什么?就是修这三皈,舍了三皈就不是佛法,这是佛法与其他一般宗教不相同的地方。

7 佛法修学的第一个纲领,就是觉而不迷,这就是“皈依佛”。佛就是自心觉,觉而不迷

8 从迷回过头来,依自性觉,这叫“皈依佛”。

9 从邪知邪见,回过头来,依自性正,依正知正见,这叫“皈依法”。

10 僧是清净的意思,从染污回过头来,依自性清净,这叫“皈依僧”。

11 闻了佛法的,接触到佛法,受了三皈依,发心学佛了,那你就可以叫名字佛,有名无实的佛。

12 有许多人皈依了,还是迷惑颠倒,还是求邪道,还是搞轮回!这些人不知道,与“迷邪染”相应,是在搞生死轮回!

13 诸位要知道,与“觉正净”相应,这才叫皈依;皈依要是不如法,你就皈依到阿鼻地狱去了!

14 早晚课诵一定要有三皈依,早晚课可以其他什么都不念,一定要念三皈依。

15 三皈依就是叫我们早晚检点,反省检查自己,我今天有没有迷?有没有邪?有没有染污?

16 印光大师教诫皈依的在家弟子,好好在地家里老实念佛;不要去跑庙、不要去参加法会,什么都不要搞。

17 学佛的人,首先要能落实净业三福第一条,“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、修十善业”,才能“受持三皈”。

18 说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,说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,说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,那就完全错了。

19 觉正净是从意思上说,佛法僧是从形相上说,其实真实的皈依处是自性三宝。

20 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(觉正净),而不是皈依法师。

21 不起心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是皈依佛

22 依经典上诸佛如来的正知正见,是皈依法

23 六根清净、一尘不染,是皈依僧

24 皈依,不在形式;心里想到极乐世界,去依靠阿弥陀佛,向他学习,就是皈依。

25 形式上的三皈依、受戒,都是假的。

26 为一切众生造福、为续佛慧命、正法常住,虽然没受过三皈依,但他是真正的菩萨,决定得生净土。

27 有些人老实念佛,却能站着往生;他虽没有受形式的三皈五戒,而他内心真的皈依阿弥陀佛,真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他的戒律很清净,他那个发心是真实的皈戒。

28 没有受三皈五戒的人,念佛往生的很多;他们形式上没有受戒,实质上戒全得到了,所以实质重要,形式不重要。

29 经典里说得很明白:发心想求生极乐世界,有这一念,就皈依了。

30 皈依三宝,心一回头,命运、气质即能改变。

31 能将三皈、五戒、十善真做到,就是现代的圣人。

32 三皈依是自性三宝。自性三宝生智慧。

33 佛是教你修三皈依,教你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

34 佛教你从迷惑颠倒那里回来,从一切错误里面回过头来。

35 佛教你老实念佛,修到一心不乱,教你守本分,规规矩矩。

36 佛教你要觉,觉心是清净的,觉心无有一物。

37 南无阿弥陀佛,这句佛号翻成中文是“皈依无量觉”。

38 念“皈依无量觉”,声声都是唤醒自己皈依“无量觉”!

39 皈依“无量觉”,换句话说,是提醒自己要觉不要迷。觉心是不动的,觉心是清净的,迷才妄动。

40 皈依无量觉,无量觉是谁?西方阿弥陀佛,那你搞错了!

41 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一心不乱。

42 一心不乱就叫做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,因为一心就是无量觉。

43 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“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”。

44 果然“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”,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,一定做得非常圆满,自在如意。

45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佛法最终的皈依处。

46 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,到最后都是归西方净土。

47 既然归西方净土,念阿弥陀佛是最直捷的方法,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!

48 净土是整个佛法的皈依处。不念佛,不求生净土,那太可惜了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
~ C 从三宝谈起 ~


1 三宝是什么,我们一定要清楚。讲念佛,我们就想到佛像,念法就想到经典,念僧就想到出家人,这个想法错了,不是这个讲法。

2 如果这样想法,全都着了相,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各个都入空、无相、无愿,怎么还会着相?

3 三宝,指的是自性三宝。自性三宝显露出来,给诸位说,那就叫菩萨;如果圆满,那就叫成佛。

4 佛与众生的差别,简单地说,一个是自性三宝显露,一个是自性三宝藏在无明里面显露不出来,这就叫做凡夫。

5 自性佛宝是“觉而不迷”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觉,于一切法不迷惑。

6 自性法宝就是《法华经》里面所说的“入佛知见”,就是佛知佛见,简单说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,这个是法宝。

7 到底这正确的标准是什么?是自性,凡是与自性相应的,这是正确的,与自性不相应就是错误的,这是绝对的标准。

8 自性僧宝是清净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

9 要紧的大家要记住:觉正净是一,一而三,三而一。有些人觉得我已经觉了,但是心还不清净,不清净从哪里觉起?不清净就没觉!

10 觉了的人心一定清净,不会起一个妄念;心里还会起一个妄念,这个心没清净。没清净,就是没觉,就是邪知邪见。所以,觉悟的人心一定清净,心清净的人一定觉悟。

11 还有一点,我们必须知道的,佛法的修学就是这三大纲领:修觉、修正、修净。这三纲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一桩事情修得,统统得到了。

12 因此,觉正净这三纲,你只要修一条就行了。不仅仅释迦牟尼佛这样教给我们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这个办法。

13 在佛灭度之后,佛法也就分科,所谓“分科判教”。这是有大小乘十个宗派,小乘咱们姑且不论,大乘法里八个宗派,又有所谓宗门教下。

14 “宗门”专指禅宗,因为禅宗修行的方法跟教下不一样。禅宗是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,这个在佛门讲是顿教。“不立文字”就是不要经典、不要教科书,这个样子他修什么?他就是皈依佛,他所走的这个门,觉门。这觉门很高!

15 觉不了,那永远是迷,迷上再加迷,这个事情很麻烦,绝对不是各个人修这个法门都能觉而不迷的。我们常讲“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”,今天有几个人能明心见性?

16 常有同修来问我,什么叫做明心见性?都还没搞清楚,他怎么能明心见性?所以这不容易。

17 你看从前倓虚老法师,他老人家常常讲:这个禅难!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所见到的,参禅的人得定,有;见性的没听说过,不要说见过了,听都没听说过。

18 有得定的,这定的功夫相当之深,他一盘腿打坐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出定,他也不要吃饭、也不要喝水,这功夫很深!

19 定功深的人,甚至能坐上一年二年三年,鸟都在身上做窝,有那么样深的定,他见性了没有?给诸位说,没有!

20 他那个功夫,将来能生四禅天,不能出三界,换句话说,还是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。你就想一想,从禅这一门(就是觉门)超越,是多么不容易!

21 除了宗门,都叫做“教下”。这十个宗派,除了禅宗之外,其余任何一个宗派都要依据经典,换句话说,都要依教科书,依教科书这就是教。教是指经本,要依靠经本。

22 我们净土宗也要依靠经本,展开经本来上课,所以这个叫“教下”。教下有九个宗派,这九个宗派绝大多数都是走“正门”,“正”是正知正见,依佛的教诫修正我们自己的思想、见解、行为。

23 “正”是渐修,所以有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,慢慢往上升。虽然慢,但是很踏实、很得力!只要你认真去修学,你这个境界一定是一年比一年高,像念书一样,年年会升级,这慢就是了。

24 禅宗是一步登天,但是那要有本事,登不上去不行。登不上去掉下来,那很可怜,不如爬楼梯。所以,教下就是求正知正见,从正门入。

25 教下里面有两宗很特别,一个是净土宗,一个是密宗,这两宗它不是从正门入,它从“净门”入,就是求清净心。

26 净土宗修的是清净心,密宗也修的清净心,所以这两宗是从净门入。虽然密跟净都从净门入,可是诸位要晓得,净土宗是纯净,比密还要来得清净。

27 因此,在方便法来说,它比任何一个宗派法门都来得方便,依据的经典最少,一般讲就是三经一论,现在我们读的是五经一论。

28 五经,清朝魏源居士把《普贤行愿品》加上,变成四经,印光大师又将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加进去,变成净土五经。我们现在印的五经本子,是净土宗最完备的典籍。

29 净土宗的经典就是一本,就是我们现在印的五经,在任何一宗里面,我们的经典最少。因为少,心才能得清净,多了,心就净不了,想净也净不了。密宗的典籍比我们多,虽然是走净门,他要想净下来不太容易,没有我们容易。

30 你就晓得,这三宝是明心见性的三个门径,进得门来完全一样,也就是说心清净了,没有不觉,没有不正。

31 因此,佛门常常讲:一经通一切经通。怎么叫通?你要是从这经里面真正见到自性了,“觉”是自性,“正”是自性,“净”还是自性,你只要得到这一样,你就是见到性了。

32 本性是“觉”、是“正”、也是“净”,所谓一而三、三而一,所以你只要见性,一切法没有不贯通的。

33 我们念佛的人念到心清净了,所有一切经典,没有一部经你不懂的,展开来不要人家讲,一切自然就通了。为什么会通?因为一切经是佛从自性里面讲出来的,你见了性,你的见解跟佛没有两样。

34 换句话说,你自己说的话,自己还不懂吗?自己作的文章,自己还会有障碍吗?就这么个道理。

35 没有见性,这个文章是别人的,释迦牟尼佛的,不是自己的;见到性就变成自己的,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你知道这个原理原则,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就要晓得用什么方法去求得,这个重要。

36 宗门一下手他就修定,从“定”里面开悟求觉,那个方法很特别。除它之外,任何一个宗派,包括净土宗、密宗,都要从经典下手,经典下手修什么?给诸位说,还是修定。

37 禅宗不用经典,盘腿打坐,打坐在那里参话头、观心,用这个方法修定,教下是用经典修定,这就讲的要读经。

38 诸位要明了,读经是修定,读经不是干别的,绝对不是求解,念这个经,这句什么意思,这个怎么讲法,那好了,定没有了,你这戒定慧三学统统没有了。

39 所以,这读经不求解,就是拿念经这个方法修定。“定”就是心里没有妄念,我们在读经的时候,心里没有妄想,不起别的念头,心就定在经上,就这么回事情。

40 实在讲,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都修了,你每天念一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,每天念两个小时你就修两个小时。但是诸位要知道,每天至少要修一个小时,二十四小时能够把心定一个小时,这个不能再少了。当然,修定的时间愈多愈好。

41 我们今天念这个佛号,为什么念不成功夫?就是我们心不定,我们是用散乱心念佛。散乱心念佛,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杂修。

42 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念佛,这就叫专修。杂修不一定是杂着其他的,只要有妄想杂念都叫杂修。杂修成就就很难,善导大师讲一万个人当中,难得三、五个人往生;专修是万修万人去,一个都不漏!

43 要训练我们的专心,用这读诵经典的方法是非常地有效。有人说:“我业障太重了,有什么法子!”再重的业障都消除得了,就怕你不肯干。用什么方法消除?用念经的方法消除。

44 你要念经,念经要得法,要会念,不会念就没法子。什么叫会念?不求解的会念。知道我念经是修戒定慧,这个就会念。

45 一面念经、一面研究这什么意思,那不会念。那是一面念一面打妄想,在猜测佛菩萨的意思,你怎么猜也猜不到,那叫不会念。这些地方我们要是明白了,如理如法地来修,你的业障在短时期就可以消除。

46 业障有没有消除,自己知道,不要问别人。业障消除那个现象,就是你的妄念少、烦恼少,心情愉快,法喜充满。

47 你认真修学,三个月就变样子,半年,你自己决定可以觉察得出来,你天天在进步,那个境界年年不同、月月不同。

48 功夫再进一步,那真是每一星期都不一样!这个时候,确实就得轻安,得法喜!由此可知这读经之重要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