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N 那就是奢侈 ~

1 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劝勉我们:对于物质生活,不要求奢华,能过一般平常的生活就好,不要过得太奢侈。

2 不邪淫是五戒之一,“淫”不仅仅是指男女之欲,凡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过于奢侈,超越了你的本分,都叫做“淫”。

3 由于科技的进步,人伦道德的观念完全没有,人变得自私自利,人变得奢侈,极尽其享乐。我们就能够想到:这个社会充满了邪恶、充满了罪恶。

4 因为世界的动乱,灾难频繁,使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,决定不能够像从前所谓的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。

5 现在说“不相往来”不可能。为什么?你六根接触的面大了,你就是坐在家里不出门,你家里有个电视机,从这个窗口,你就能看到全世界,所以现在你不可能不接触。

6 由于交通资讯的发达,旅行不是奢侈了,度假、旅行变成我们生活一部分。常常到外国旅行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诸位想想,是愈来愈密切。

7 关系要处不好就产生对立、产生冲突、产生误会,如何要将这些关系处好,这靠教育。中国古时候老祖宗懂得,所以在全世界来讲,最重视教育的民族是中国。

8 中国人重视教育,从历史上看,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,重视教育。教育教些什么东西?在中国人来说,简单地说,就是“道德”。

9 在我们中国,祖师大德教给我们,内修五德:温良恭俭让,这修自己,温厚、善良、恭慎(恭敬慎重,无论做什么事情小心谨慎,这就是恭敬)、节俭(决定不浪费)、忍让。

10 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这五个字,孔老夫子一生是真真实实地都做到。温和,善良,对人恭敬有礼,生活节俭,没有一丝毫奢侈,事事他能让别人。

11 夫子之德,这是他的学生公认的。这五个字我们听来都不难懂,要是真正把这五个字都做到,那你就是圣人。

12 宋朝范仲淹是个佛教徒,他作宰相,富贵到了极处。他可以过世间最奢侈的生活,他不要。他把自己的收入都拿去救济那些困苦人,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。这个难得,确实是中国读书人的榜样!

13 现在这个社会,生活水平提高了。我们过一般的水平就可以了,不要再奢华,不要再奢侈,不必在这个社会上跟人家比面子。生活奢侈,那叫造罪业。

14 我们穿得很整齐就好了,吃的能够讲求卫生、能够摄取营养,这就够了,不可以过分。时时刻刻念着,我们能省下一点,众生就能得利益。

15 在世间法里面,我们学一个行业,学一个专业,为什么?我们生在世间需要生活、需要养家,有一个正当职业,我能够养家活口就可以了。

16 不必跟人家比赛富贵,不干这个傻事情,那是愚痴,痴人才干这个傻事情。聪明人、有智慧之人,不干这个傻事,不跟人家比赛奢侈。

17 世间人最大的苦恼就在这个地方,稍为有一点怎么样?他要跟别人看齐,要向高水平的去追,那就太苦!!

18 你要跟人家比赛的话,你一天当两天用,你还是苦!你永远追不上这个奢侈的生活,你追不上!不知足,你永远都在苦;一知足,你就自在了。知足就常乐!

19 今天这个时代,世间人所享受的种种乐,实际上就是造业。这个乐是麻醉,我们要舍弃,要认识清楚。

20 我们要觉悟才能得度,这个得度就是说,你觉悟了才能救自己。怎么说救自己?不再轮回了。

21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,我们自己必须要把自己物质生活,调整到最低的限度。所谓我三餐吃得饱,衣服穿得暖,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够了,不跟人争。千万不要好面子,面子害死人。

22 诸佛菩萨、天龙鬼神,对于真正有德行、有节俭美德的人尊敬;对于奢侈的人,真的没有把他看在眼里。

23 世间人愚昧无知,生活奢侈,增长贪嗔痴慢;殊不知,节俭可以息灭贪嗔痴慢,可以提高我们的德行修养。

24 物质上的享受,要降低到最低的水平,精神生活提升。精神生活可以提升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,这是觉悟的人。

25 世间不觉悟的人,他恰恰相反,他的物质生活不断向上提升,生活奢侈豪华;他的精神生活,却非常空虚。

26 那些颠倒迷惑的人,没有精神生活,顶多是歌舞,他用这一些东西来调剂。那是打麻醉针,那是吸毒。现在人没有精神生活,这是佛经里头常讲的“可怜悯者”,这种人很可怜!

27 颠倒迷惑的人,这一期寿命终了之后,恶道去了。在生的时候没有智慧,不知道修福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死了以后都堕三途。

28 我们在这个人世间,生活能维持就可以了。过跟一般人相当水准的生活,够了。不要再贪求奢侈,我们这个心安在道上。

29 我们学佛的人,无论在家、出家,无论富贵、贫贱,如果真有道心的话,应当过一个很平常的物质生活水平,绝不求奢侈,绝不求豪华,绝不求提升自己生活品质。不求!

30 你要想过好的生活,佛也不会反对,为什么不会反对?因为佛没有念头,佛要是反对你,佛就有分别、有执着了。

31 佛劝人,佛不勉强一个人,一切你自己看着办,所以佛的心永远清净。

32 佛要落在分别、执着,比我们还烦恼,那他管事不是太多了?他只有劝告,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,所以他才能得心自在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

33 我们修行人,自己要真正下定决心往生,我们今天有福报怎么样?我们有多余的,应当帮助别人。

34 你帮助别人,你的福德就大了,功德也大了。你修福而不着相,福德就变成功德。

35 有福报,决定不能享。福报会迷了我们的心窍,把我们的智慧迷了。

36 有福报,我们要警惕,以日常生活来说,我们守住简单朴实的生活,不受外面奢侈豪华的诱惑。

37 这个社会,我们不是跟它脱节。我们也看,也听,但是决定不受诱惑。

38 我们每天粗茶淡饭,这个日子很好过,过得很舒服,生活很简单,需求很少,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。真正做到不求人,你说这个多自在!

39 生活要过苦一点好,苦一点,警觉性高,常常想到这世间太苦,还是赶紧往生的好。

40 你日子过得舒服了,不想去了。所以,想过舒服日子的人,就是迷惑颠倒,就是没有智慧。

41 你能把舒服日子把它改换一下,把你生活水准降低一些,这是你有智慧,你真正有智慧。

42 每一天要提高自己生活水平,这决定是迷,我们希望别人提升,自己不能提升。

43 因为如果不希望别人提升,别人马上提出抗议了:“你这个法子都是叫我吃苦的,你说的是离苦得乐,实际上,你是叫我离乐得苦,你说的这个话与事实不相应!”他会反驳,他不能够接受。

44 我跟大家讲真话,是你们的善根已经成就了。你们想见佛,想脱离生死苦海、脱离六道轮回,我跟你讲真话。

45 你要不想脱离六道轮回,那就跟你说方便话。说法有方便说、有真实说。方便说,那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环境,天天提高你的生活享受。

46 不过,享受也有限度,不能超过了限度。这意思是说,不能到奢侈,不能讲求奢侈豪华,那是错误了。

47 要能与自己的身分相称,这样就是对的;超过自己这个身分,这是错误的,那就是奢侈。

48 真正修道人,他是把自己的福报舍掉,给大家共享,这是真有智慧,会享福。有福与大众共享,自己不一个人独享,这个道理,希望诸位细细地去想一想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