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Y 缘 ~

1 佛法讲这个世界是“缘生法”,因缘生法。

2 凡是因缘生法都不是真实的,所以说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这是佛把真相给我们说明了。

3 一切境界相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。

4 我们有情的肉身是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四大聚合。

5 我们的精神是“受、想、行、识”这四蕴组合的。

6 身、心都是众缘和合的。

7 凡是因缘生法就没有自性、就没有自体,所以“我”实实在在不可得。

8 我们再看一些植物、矿物,也是许许多多因缘聚会才现这个现象,这叫众生相。

9 人与人相处,人与这个世间相处,诸位要晓得,是一个“缘”字。

10 佛法说“缘聚缘散”,既有聚,哪有不散的道理?

11 缘聚散无常,缘聚时不要欢喜,假的;缘散时也不要悲哀,缘散是正常的,本来就如是,都在一个缘。

12 无论善事恶事,都不要计较。恶事恶缘要放下,善事善缘也不可以攀,攀着还是错了。

13 佛教给我们“随缘消旧业,莫更造新殃”。

14 在一切境缘里头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一切随缘。

15 随缘就自在,随缘就不起烦恼。

16 内心里面确实没有分别、执着,外面怎么样?你分别,我随你分别,你执着,我随顺你的执着,这个叫随缘。

17 攀缘就烦恼,攀缘是什么?我一定要这样,我一定要那样。

18 你这个“一定”,就是分别,就是执着,就是造业,所以,万虑息不掉,念佛念不好。

19 我们的心都向六尘境界上攀缘,迷失了自性,这就是所谓“无明烦恼”。

20 我们的心做不了主,一接触境界就会被境界牵着跑,这个时候怎么办?我们把外缘远离,离开外缘,使这心不动。

21 修学是自己的事情,别管别人;对于别人,有缘分的,我们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他。

22 他能接受,能依教奉行,是他有善根、福德;他听了之后,不肯照做或者行之不力,那是他善根、福德太少,你也不必着急。

23 佛门常说:“佛度有缘人”。

24 那些人与你有缘,他就肯听你的话;没有缘,你讲话他不肯听,他不相信,这就是没有缘。

25 你说话,他就相信,他就喜欢听,他就依教奉行,这就缘深,缘深就好度,“佛度有缘人”就是这么一回事情。

26 莲池大师一生的成就,他老人家说,得力于遍融法师教给他的三句话:不贪利、不贪名、不攀缘权贵

27 真正修行人要能够甘心于淡泊的生活,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,决定不攀缘,除非是实在不得已的应酬,能省的统统省。

28 不贪恋享受,不攀缘权贵,不管什么事情,能省就省,修行人以省事为第一,才能够长养众善之体。

29 万万不能多事,出家人如是,在家的高人也是如此。

30 其实,佛法的修学比世间任何法门都容易。

31 世间法的成就,得要靠因缘,所谓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。

32 “好”不容易求到,“恶”也很难排除,这里面有果报。

33 佛性种子人人具足,这个本钱你有,缺乏的是“缘”。你缺乏的是信愿持名,只要具足这三个条件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?

34 无论是世间法、无论是佛法,修净土的人是随分地修学。

35 随分,就是随缘。随缘随分,一点都不勉强,我们学得就很自在。

36 随分地修学,你才能够保持一心、执持名号,这是求生西方净土唯一的行法。

37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,可是你要知道,“好事不如无事”!

38 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实念佛,没有比这个更好。

39 做好事随缘去做,不攀缘,什么叫攀缘?找事做就是攀缘。

40 事来了我不退让,我把它尽心尽力做好,这叫随缘做,不去找事做。

41 找事做,那是好(hao、)事,不是好事。

42 我们要自觉觉他:内,把烦恼放下;外,把世缘尽量地减少,随缘而不攀缘。

43 佛法第一个大目标,就是求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,换句话说,就是修定、修慧。

44 如果常常攀缘,诸位想想,你的定怎么能得到?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?

45 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,我们心才能得到清净。

46 对于世缘要消极,对于念佛要积极。

47 真正发愿往生,这世间的人事、物质环境都不要去计较,得过且过,随缘度日。

48 真正要想往生,什么都要放下,随缘度日,老实念佛!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