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奉献 ~
1 现在由于资讯发达,交通方便,环绕地球一周两天就做到了。
2 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,现在快速的飞机已经研究成功,大型的客机将来环绕地球一周一天就做到了。
3 地球真的变成一个村,地球上所有的居民与我们是邻居,息息相关。
4 从前可以起心动念考虑我们这个城市、我们这个地区、我们这个国家;今天不行了,今天要考虑到全世界,整个地球。这算不算大?不算大。在大乘教里面,这是人天法。
5 心量大的,他所思考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。这是菩萨,我们真的比不上他。
6 谚语所谓“量大福大”,佛菩萨的福比我们大,为什么?他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。
7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到整个世界、整个地球,不错了!所以我心贪着自身,这是迷惑的根本。
8 六道众生哪个不贪着自身?所以他出不了六道。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?就是我心贪着自身变现出来的。六道不是真的,这个念头没有了,六道就没有。所以祖师教导我们依智慧门,不求自乐。
9 这是说你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幸福、很快乐,可是众生有苦难,需要你帮助,这时候你应该舍弃幸福安乐的生活,去为苦难众生服务。
10 人真肯这样干是智慧,不肯这样干是贪欲。凡夫贪欲很重,他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幸福快乐去跟人家受苦难去?不可能。
11 为什么有智慧的人能做到?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。整个宇宙是一体,智慧开了他就明了、他就见到。
12 大乘教里常讲“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”,这是什么?一法身就是一体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。既然是一体,那要不要照顾?当然要照顾。众生有难,就是自己有难,众生快乐才是自己快乐。
13 自己快乐众生不快乐,有智慧的人、有慈悲心的人决定不能忍受,不需要人来请,自动就去了。这就是教里面所讲的: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
14 众生有苦难,佛菩萨自然而然就到那里去应身去了。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;应当跟他说什么法,就说什么法。
15 我们要明了佛法的纲领、佛法的原则,佛没有定法。去年北京那边同学拍电视剧,佛教里面的故事,问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服装、用什么样的颜色?
16 我就教他原则,佛没有一定的形相,没有一定的仪式,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。佛说法依据什么?依据现前众生的需要。
17 佛在经上把法比作药,众生是有病的人,你看他害什么病你就给他什么药。药到病除,这个教化的效果就圆满了,哪有定法?
18 你一定要了解现前社会大众他们欢喜什么,在他们喜爱、欢喜里面,你要有能力辨别邪正,避免邪法,弘扬正法。正法是他喜爱的,他就很乐意接受,要懂这个道理。
19 佛的衣着要端庄、要大方,人人看了能够喜爱,没有定法!大家可以研究,可以参考,多征求大众的意见,综合大众的看法再做出决定,就避免过失。
20 现在整个社会动乱,我们学佛的人,要做出榜样给人看。世间人都自私自利,贪着自身的利益,那我们怎么做?我们要反其道做出无私无我,一切心行都是纯粹为利益众生。
21 事情做好了、做圆满了,功成身退,名闻利养丝毫不沾,做出样子来给人看,叫人去反省,叫人觉悟。
22 讲没有用,讲的话好听,你能做到吗?我们必须要做出来给人看,这是觉悟的人他才会干这个事情。这种事情,在现在的社会,人们把它叫做傻事。有智慧的人,人们把他当做傻人!
23 傻人干傻事,傻人有傻福;他们不傻,说我们很傻。我们甘愿做傻人,他不知道傻人快乐。
24 方东美先生所讲“人生最高的享受”,他要不是高人,怎么懂得最高的享受?
25 契入佛法之后,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心是定的。六根接触花花世界,依然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你就入了金刚般若的境界,你所依的当然是智慧门。
26 世间人说的牺牲奉献,大公无私,这里头有真乐,绝对不是世间自私自利的乐能够相比,不能比!真正的乐是佛菩萨有。
27 觉悟的人不求“自乐”,“自乐”这个乐是贪欲、爱欲。凡夫享受这个乐,五欲六尘之乐。你如果智慧开了,细心一观察,他得这点小乐,付出多少的代价?没有法子计算,得不偿失!
28 觉悟的人,我们今天讲,做出一切牺牲奉献,小事一桩。他所得的那个乐,一般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来,真乐!
29 佛家讲的“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”,不是苦差事,苦差事谁去做?
30 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、教化一切苦难众生,大乐之事。你才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大乐!
31 我们凡夫的大毛病,是只想到自己的安乐,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。
32 人要知道众生的安乐,他还会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吗?自然就不会做了。
33 念念都要为众生安全、幸福、快乐去着想,要去帮助他。众生得到安乐,我们不需要众生回报,就法喜充满。
34 如果有众生回报的意念,还是轮回心,为什么?自私自利还是没放下。真正放下自私自利,哪有回报的念头?
35 佛教导我们,把我们每天所修积的功德都舍掉、都放下,布施给一切众生,佛家的术语叫“回向”。“回向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36 不居功,我有功德、我有福报。福报不要自己享,施舍给一切众生,让大家去享,这就对了。
37 人头一个要学无我、无私,这是第一个要学的。可是世间人他害怕,我统统都舍掉了,我的生活怎么办?真发生过这个事情。
38 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堂里常常教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教这些。大陆上同修他真这样做了,家也不要了,工作也辞掉不要了,统统都放下了。
39 不到一个月,那个同修写信给我:“法师,现在我一无所有,我的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,现在怎么办?”
40 这就是天天在听没有听懂,把意思错会了。舍,不是叫你舍事,不是叫你事上放下,是叫你舍那个念头!你念头没有舍,你心上没有放下。
41 事上放下,释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,他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那么辛苦?放下!干那个干嘛?
42 可见得他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嗔痴慢统统舍掉,积极地为众生服务。
43 为众生服务的项目众多,无量的项目里面最重要的项目,是怎么样教众生觉悟。所以他选择的是教学,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,这个教育是现在所讲的社会教育。
44 要用现代人的观念给释迦牟尼佛定位,释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为,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个什么地位?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。
45 现在人来说,他是一位社会教育家,这大家都肯定。他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,精进不懈。
46 在经典上我们看到,释迦牟尼佛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,他没有放假的日期,世界上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老师?
47 佛教我们精进,他真做到了!佛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过,这种敬业的精神、积极的精神到哪里去找?
48 佛做出究竟圆满的奉献,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!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