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佛法就在你生活里 ~

1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悟的时候少,迷的时候多。

2 一心是真如本性,如果有迷悟,那是二心。

3 我们常讲“三心二意”,这是我们社会上一个口头语,这句话从佛经上来的;可见得佛法对于中国文化、对我们生活影响之深。

4 念佛,念阿弥陀佛,原来就是念心。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不把你的自性清净心给念出来,你就不能得一心。我们藉这个佛号,把自己无量觉心给念出来。

5 南无阿弥陀佛,皈依无量觉,无量觉是谁?如果你认为是西方阿弥陀佛,那你搞错了!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一心不乱。

6 一心不乱就叫做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,因为一心就是无量觉。

7 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“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。”果然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,你在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,一定做得非常圆满,自在如意。

8 我们用一心处事、一心待人、一心接物,那就是念佛。我们念佛,在生活上用上,派上用场了,就是活念活用。死念佛,这佛号念得没用处,这不能往生。

9 我们现前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面,这样才能决定往生。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,个个都是觉而不迷、个个都是净而不染,这个佛号作用是在此地。

10 你要晓得,念佛就是念心。念这句阿弥陀佛,就是念自己的无量觉心,就是念自己觉而不迷的心、正而不邪的心、净而不染的心,就是念这个。

11 要把自己的觉正净给念出来,然后把觉正净应用在生活上。念佛的好处、功德利益,那是真正不可思议!

12 修学贵在一门深入,开头一定要学一样,要把这一样东西学得熟透,为什么?唯有熟透了,才能提得起观照功夫。

13 所谓观照功夫,就是把你所修学的这些理论、方法、境界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上,用在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,用在处理世间一切事务上,这就叫做观照功夫。这样学佛,就学活了。

14 活学活用的佛法决不在多,多了就功力不够。所以,一定要在一部经上下功夫,一门深入。

15 古大德常讲“历事链心”,这就叫修行。历是经历,我们从早到晚,不晓得遇到多少人,遇到多少事情,就在这个人事里面链。

16 链心,心是什么?心就是理。要在事上显理,这叫真修行。如果遇到事就迷惑颠倒,那不叫修行。

17 修行,绝对不是空念这句佛号。一天到晚念佛、拜佛,与我们这个生活无关,与我们的生活脱节,这不叫修行。

18 佛法就是生活,与我们生活没脱节。不但见性之后不脱节,见性之前也不脱节。

19 学一分,就有一分的受用;学两分,就有两分的受用。活学活用,不是念死书!

20 读死书,食而不化,是守愚之辈,那是不解如来真实义,不能体会佛的意思。一定要活学活用,这才叫做真修行。真修行,你自己就能得受用。

21 你自己的境界一定是天天提升,你的烦恼一天比一天轻,你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,你的信心、愿力愈来愈强,这种现象才是“在佛法里真正得到受用”。

22 我们一定要把佛法实践在自己生活当中,佛法不是空谈,佛法是现实的生活。所以,学佛目标是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真离苦,真得乐。

23 念佛法门,给诸位说,着重在修清净心。只要念到心清净,功夫就得力了。

24 修这个法门非常方便,真正的功夫,给诸位说,不是在早晚课。你订早晚课,早晨念一卷《阿弥陀经》,念几千声佛号,这个固然很重要,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,但是这种功夫要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得上。

25 你要是用不上,就像你在学校念书念毕业了,到社会上没用。所学无用,那不叫白学了吗?

26 你要把早晚功课用在生活上,一天到晚待人接物、起心动念,不要把这个功夫间断,要能够将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,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: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

27 忆佛是什么?心里面常常想佛,口里面常常念佛。特别是在烦恼起来的时候,念头起来的时候,不管是善念或是恶念,只要念头起来,马上就换成“阿弥陀佛”,这就叫功夫。你把早晚课在生活上用上了,功夫就得力。

28 你不会有其他的念头,念头只有一个;念头起来了,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。不叫妄念相续,而叫佛念相续;时间久了,你这个心渐渐就清净了。

29 佛祖教给我们放下万缘,使自己在生活里面,无论处顺境或者是处逆境,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。

30 身心清净,就是在一切法里面不去分别、不去执着,也不要打妄想。为什么?这些都不是真实的。所以古人教我们,“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”。说的那些话叫废话,没有意义!多念佛。

31 念佛法门,着重的是修定。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这是讲真实、稳当、踏实的功夫,他不好高骛远,只求内心的平静。心静到极处,智慧就开了。

32 念佛法门对我们的工作、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妨碍,行住坐卧都可以念。闲的时候可以念,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念。

33 不像其他的法门,其他法门你修了,你别的事情都要放下;修念佛法门,不放下工作也可以念,所以确实是最方便的一个法门。

34 念佛法门修行很容易,就念一句阿弥陀佛,不要观想,也不要参究,不需要任何仪式。行住坐卧心里想着佛、口里念着佛就行了,实在是太容易了。

35 念佛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,现代人生活相当忙碌,而念佛不妨碍我们的工作。

36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逆缘容易叫我们反省回头,顺境不容易!顺境,荣华富贵是令你愈迷愈深;处逆境,往往能够激发道心。

37 佛门里面无论是出家在家的大德,真正是一个精进修行人,他决定不贪恋五欲六尘,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准。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,三衣一钵,这是降到最低的水准。

38 莲池大师教给我们,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,要把这个舍尽,要能够甘心于淡泊的生活,道业才能成功。

39 财色名食睡,佛在经上讲“地狱五条根”。你要是对于五欲过分地贪着,很麻烦,这是三恶道的业因。

40 五欲,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,不能不要,心里头要淡一点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;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,就离不开三途。

41 学佛的人,五欲需要,随缘随分,不强求,不攀缘,得过且过就够了。

42 生活就是佛法,佛法就是生活,它跟我们生活完全融成一体。佛法改不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?跟诸位说,不改变。

43 佛法就在你现前生活方式里面,你需要改的是什么?改你那个心,把你这个迷的心改成觉,邪的心改成正,染心改成净。换句话说,你心地如果是觉正净,你现在这个生活就是佛法,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44 佛是教你觉正净,因此佛当年在印度,印度人那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特殊地给他改变,只加上觉正净而已。

45 佛法传到中国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、意识形态,也是教我们在生活习惯里面、处事待人接物,学觉正净就行了

46 这桩事情在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里面尤其显示得明了。五十三位,那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真正是大经所标榜的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!觉正净而已。

47 我们今天跟佛不一样,就是佛觉,我们不觉;佛正,我们不正;佛清净,我们不清净。除这个之外,我们跟佛有什么两样?没有两样。

48 佛法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如果修行功夫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不能应用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,这个功夫不得力,这样的修行不会成就,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!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