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E 恶人 / B 不憎恶人~

1 我们这个世界是善恶业这个因缘成就的,所以这世间是恶人多、善人少,一般人心里的念头是恶念多、善念少。

2 善恶的标准,凡是起心动念,第一个念头都想到自己,自己的利害,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恶念。我们一切的造作,第一个想到本身、自己的利益,这就是恶业,这就是造作恶业。

3 你想真正消业障,要用真心待人接物。别人用假心对我,我还用真心待人。一定要觉悟,决定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的见解,如果你用假心待人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

4 那么再问,这些人他以恶心待我、以恶意待我、以一切恶行加诸于我,我怎么办?给诸位说,正因为一切众生有恶心、恶意、恶行加诸于你,你以真诚心对待他,你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统统消除了。

5 如果没有这些恶人、恶事,你的业障怎能消除?你的真心从哪里显示得出来?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,在境界、事相里面练你的清净心,练什么?练我以真心待人,就练这个,这叫真修行,这叫真念佛。

6 我们要拿敬佛的心去敬一切人、敬一切事、敬一切物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我们对佛恭敬,对人不恭敬,那就错了。我们对人不敬就是对佛不敬,我们对佛的礼敬里面就有欠缺,就不圆满了。

7 对善人要敬,对恶人还要敬,为什么?善人、恶人都是人,善人、恶人都有佛性,善人、恶人将来都要成佛。

8 真心待人处世就是南无阿弥陀佛,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觉,样样都要觉、事事都要觉、时时要觉、处处要觉,觉而不迷,这就叫阿弥陀佛。

9 阿弥陀佛不是一句口号,要把这个口号变作事实、变作我们的心理、变作我们的行为,这个佛号才是性修不二、才是理事圆融,名是事,境界是理,这叫真念佛人

10 诸位如果真正能够明达这些事理,你在顺逆境界里面自然就心平气和,你的功夫才能上轨道,你才能得利益。

11 所有一切众生、一切人物没有一个不是佛,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。《华严经》上善财童子就是这样教给我们的,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什么人?就是我们现实社会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。

12 五十三参里头也有坏人,里头有学佛的,也有学外道的,确实代表了我们现实的社会。善财眼睛里面那些人统统是善知识,统统是佛菩萨。

13 我看到你善的地方,我要跟你学,引发自己的善行;看到你恶的地方,我明了,反省反省我有没有这个恶,所以善人恶人都是自己的老师。

14 没有善人,不能启发自己的善心,没有恶人,自己有过失不能改过。所以善人、恶人,好事、坏事统统是成就自己无上菩提的。

15 真正修行要历事练心。五十三参就是历事练心!哪是菩萨?你要是会用心,没有一位不是菩萨,善人是菩萨,恶人也是菩萨,个个都是菩萨,都是我的大善知识,成就我自己的清净心,成就我自己一心不乱。

16 别人以恶意对待我,我想他是我的善知识,替我消业障;别人善意对待我,他也是我的善知识,他要我学谦和,学恭敬!所以一切善人、恶人,顺境、逆境,好事、坏事统统是自己的善知识。

17 在这个境缘里面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大慈悲心,这才叫上善,你才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。否则的话,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,心行不善,只是西方极乐种了善根,这一生去不成。

18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定要学,学什么?见怪不怪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。不要被环境所动摇,不要被环境所染污,在环境里面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,这就对了。

19 看到善人好事也好,恶人坏事也好,都把它看平等了,这叫真正修行。

20 佛是应众生而有,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,没有众生,我们到哪里去修?没地方修。

21 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:善人、恶人。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:顺境、逆境,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。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?修自己的清净心、修自己的平等心、修自己的慈悲心,这就叫菩提心。

22 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、不能离开社会,离开众生与社会,菩提心到哪里去生?生不起来。

23 我们对待人,一定要启发他的觉性,要帮助他生起善心,先从这里下手。其实我们中国古人教学也是如此,隐恶扬善。

24 譬如见到人,这人虽然不是好人,作恶多端,但是他也有点好的,你跟他见面,你赞扬他那个善的,不要提那个恶的,这个人受到鼓励,他会回头,他会学好。

25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,实在讲舆论要负很大的责任,为什么?好人好事他不说,恶人恶事加盐添醋,使那些恶人看到,“我做好人有什么用,谁知道?我做恶,哪个都知道我。”换句话说,鼓励人向恶,这是舆论上一定要负责任的。

26 如果我们赞美善的一方面,恶的一方面根本不提它,纵然做恶的人,他会生惭愧心,“我做那么多恶事,人家都不提,人家原谅我”,他心里难过;“做一点小小的好事,人家赞叹我、鼓励我,对我这么好”,他会回头的。

27 佛门很重视这种教学,首先就是要帮助他生善,鼓励他向善。我们应当赞叹人家善行,不说人家的恶行。

28 如果整个社会,大家都宣扬好的这一面,隐藏黑暗的那一面,这个社会是祥和的。古人所讲的“隐恶扬善”,非常有道理,自自然然行善的人就多,作恶的人就少了。

29 而我们今天这个现象是什么?真是佛在经上所说的,末世众生,“世多颠倒,贱善尊恶”。

30 你看看经上讲的,跟现前社会不是一模一样吗?善人善事没看在眼里,恶人恶事大大地宣扬,那个报纸不惜篇幅,登上大篇又大篇。

31 你行的善事登一点点,甚至于不愿意登;恶人那个名字头号字登出来,鼓励社会造恶?这是颠倒,不鼓励人作善!

32 佛菩萨仁人君子,见到恶人,他起什么念?如何感化他,使他变成一个好人;决不是见了这个恶人不理他,把他赶走,或者把他杀掉,这不是办法。

33 佛法讲三世因果报应,你今生杀他,他来生杀你,冤仇愈结愈深,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。所以一定要用感化,决定不能用暴力。

34 我们对人要真正的爱心,真正的仁慈。不但对你喜欢的人仁慈,就是对恶人,对冤家、仇敌,都要用仁慈的心。

35 凡是善根成熟的众生,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往生,帮助加强他的信念,激发他发真正的大愿,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详细地介绍给他,使他信心坚定,发愿往生。

36 诸位要记住,“五逆十恶”里头都有善根成熟的,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人造的罪业大太,他还能学佛?

37 阿闍世王所造的罪业是五逆之罪,杀父亲、害母亲,破和合僧,他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前,这时候他恐怖了,生大忏悔之心,念佛求生净土,他居然是上品中生,这个不可思议!

38 我们念《法华经》提婆达多品,提婆达多是恶人,不是好人!经上讲,提婆达多跟释迦牟尼佛这个冤家对头不是一生的,生生世世!可是释迦牟尼佛对他非常感激,如果不是提婆达多,他不能成佛。

39 因为有这么个冤家对头,释迦牟尼佛时时能够内省,成就自己的道心,成就自己的道业。所以提婆达多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这个也是无量的功德。

40 提婆达多堕地狱,他因为害佛,出佛身血,存心要把释迦牟尼佛谋害,这个罪业堕地狱。佛派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到地狱去探访他,回来之后,释迦牟尼佛问他:他在地狱怎么样?快乐得不得了,像在天宫一样。

41 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成佛,虽然在阿鼻地狱,他那个地狱特别,享受跟天宫一样,福报太大了。各有各的报,恶有恶报,福有福报。阿鼻地狱里还有福报,这个不可思议!

42 像《往生传》里面讲的张善和,这个人一生杀牛,杀业非常重。他造的是十恶业,临命终时,一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就念佛求生净土,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,这就是善根成熟;虽然是恶人,比一个普通的善人,他这个力量还要强大。

43 莹珂法师三天往生,那是个不守清规、破戒的出家人,也是罪业很重的,他之所以能得救就是他信愿真切,他信得真,他愿切,所以念了三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,六天就往生,因此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恶人。

44 恶人回头,他的心力勇猛,我们学都学不到。所以佛在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就告诫我们,教我们“不憎恶人”,不要轻慢恶人,人会回头的,他一回头,成佛了,将来是我们的老师,怎么可以轻慢?

45 佛法里面善根的标准一定要知道,与我们世间一般的标准大大地不相同。善根是听了就相信,真信,真正肯发愿,真正肯执持名号,肯念佛,这样的人就是“善根成熟”,所谓“成熟”就是他这一生决定成就。

46 《观经》讲下品下生的,那是讲五逆之人,是讲造恶的人持名念佛。我们虽然造恶,还没到五逆十恶的程度,自己真正下定决心持名念佛,我相信决定不在下三品,这是我们有把握能做得到的。

47 佛在经上讲,末法时期,末法时期人“贵恶贱善”,对善人、善事瞧不起,对恶人、恶事很尊重。末法时期,今天就是这个现象。

48 我们一心一意念一句阿弥陀佛,这是至善。世间人瞧不起没有关系,佛菩萨、阿弥陀佛瞧得起你!世间人瞧得起的常住世间,世间人瞧不起的常住佛国,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!


南无阿弥陀佛



~ B 不憎恶人~

1 六祖大师常教诫人,修行人一定要内省,要反省,所以他能成功。

2 他不见别人过,他只见自己过,他能够成佛成祖。

3 佛菩萨大慈大悲,普度众生,他教化众生是三根普被、利钝全收,哪里会有看不顺眼的人?

4 我们觉得人家看我们不顺眼,其实是自己心里作祟,是自己造成的。

5 在我们中国,大舜为什么能成为大圣人?他就是只见自己过,不见他人过。

6 舜是大孝,我们中国讲到孝道,一定是讲舜王。你们看看《史记》,有记载。

7 《历史感应统记》第一篇就是舜王,他是真正孝顺,“顺”字他是真的做到了。

8 他的家庭,他那个处境非常之苦。他的生母死得很早,父亲娶了个后母;后母虐待他,他那个爸爸又听他后母的话,这个就很难受了。

9 后母又生了个儿子,当然爱护自己的儿子,把前面这个儿子当作奴才来用。她用种种方法虐待他;虐待还不够,还要想方法把他害死。

10 舜很聪明,知道他们用什么计。后母想把他推到井里淹死,舜老早在井旁边挖一个洞,挖到外面去,果然有一天把他推到井里面,他从那洞里跑出来。他预先都设计好,能够把命保住。

11 父母兄弟这样虐待他,他从来没有说他们一句坏话,都说他们好,都说自己不对,自己为什么不能够讨父母的欢心,处处回过头来责备自己。到最后把他的父母感动了,一家被他感动。

12 他的父亲,他的后母,他后母生的弟弟,一家人虐待他,处心积虑都想把他害死。那个环境,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相处,舜他怎么能处呢?

13 他常常想:他没有觉得他们三个人不对,只觉得自己做得不对。

14 为什么不能得到别人的欢心?为什么不能得到别人的同情?他专想自己,把别人忘记了,他认为他的父亲、后母、弟弟都是好人,总是自己不对。所以到最后,一家人都被他感化。

15 皇帝尧王听到这桩事情,召见他。这样的恶人他都能感化,他要是做皇帝岂不能感化一国吗?虽然舜是一个在农田耕地的农夫,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,还把皇帝位置让给他。

16 当时,尧王年纪老了,正想把他的王位传下来,他要找一个好人,找一个真正贤能之人。到哪里去找?到处去探访。

17 古时候找贤人找什么样的人?找孝顺的人,不要看他别的,他能够孝顺,这个人一定是好人。

18 中国从汉朝以后,实在讲也是实行选举,自古以来就重视选举。但是这个选举不是一般老百姓的选举,是国王大臣到处去查访选拔人才,叫举孝廉。

19 举就是选举,把他举出来;什么样的人?孝廉,廉是廉洁。

20 廉洁之人绝对不贪污,他生活再苦,他也不愿意问人家要一分钱,这样的人替老百姓办事情才公正严明。是选举这样的人。

21 地方官吏,从前的知县知府,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县市长,他政绩里面第一条,就是为国家进人才,推举人才。

22 选拔人才,国家有赏赐,“进贤受上赏”。国家最高的荣誉赏赐给谁?替国家推荐人才的人。

23 做县市长的人,他常常到外面去访问,哪一家小孩孝顺,选拔出来,国家拿经费让他念书,培养他,如果他家境清寒,国家补助他。

24 古人常讲:“忠臣出孝子之门。”人能够孝养父母,他不会做坏事,做坏事怕对不起父母。

25 孝养父母,大舜做到了。大舜这种功夫,就是菩萨修行的功夫,六祖所说的“真正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”。

26 为什么不见?他就是内省。这个内省不得了,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,成就自己的清净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。

27 这是互为增上缘,舜要是家里没有这三个人,他不能成圣人。他为什么能成圣人?就是这三个人帮他忙的。

28 提婆达多的故事,我提过很多次,相信同修们都知道!我们念《法华经提婆达多品》,提婆达多这个恶人,跟释迦牟尼佛这个冤家对头不是一生的,生生世世!

29 可是,释迦牟尼佛对他非常感激,如果不是提婆达多,他不能成佛。

30 因为有这么个冤家对头,他就跟大舜一样,时时能够内省,成就自己的道心,成就自己的道业。

31 提婆达多堕地狱,他因为害佛,出佛身血,存心要把释迦牟尼佛谋害,这个罪业堕地狱。

32 提婆达多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这个也是无量的功德。

33 佛派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到地狱去探访他,回来之后,释迦牟尼佛问他:“他在地狱怎么样?”目犍连答道:“快乐得不得了,像在天宫一样。”

34 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成佛,虽然在阿鼻地狱,享受跟天宫一样,福报太大了。

35 各有各的报,恶有恶报,福有福报。阿鼻地狱里还有福报,这个不可思议!

36 诸位如果真正能够明达这些事理,你在顺逆境界里面自然就心平气和,你的功夫才能上轨道,你才能得利益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