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X 学佛一定要契机 ~

1 学佛一定要契机。机是指适合自己的根性、程度,又能适合现前的生活环境。对我们生活环境没有障碍、抵触,这个修行就方便了。

2 法门多,是要适合各种不同根性的人,所以佛讲这些法门不是为一个人讲的。譬如医生治病开很多药方,那个药方不是给一个人开的。

3 有些法门不适合我们修学,修了只有找麻烦,增长烦恼、增长邪见。

4 那个法门是不是佛说的?佛说的。佛说的,不对我的根机,不契机!所以,法门一定要选择。

5 佛在世的时候不需要选择,你去请教他,他给你说个法门,等于你去看病,大夫马上给你开个药方。

6 现在佛不在世了,留下来这些经典就是当年他给许多人开的药方。

7 现在我们害的这个病,没法子照药方害病;医生只有按病况来开药方,病人不能照医生的药方害病。

8 现在佛陀不在世,这些经典就是药方,我们拿来看看,对对这个方子,能不能治我的病。

9 如果发觉不太对劲,赶紧换还来得及,要换药方。

10 换这个方法,自己修学能得一点利益,这就好了,就可以继续不断地努力,成效一定是断烦恼。

11 佛实在是非常地慈悲,佛有没有法可说?大经里一再给我们讲,“佛无有法可说”。

12 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明白,“佛无有定法可说”,这是我们要明了的。

13 佛说的究竟是什么?应病与药,他没有一定。

14 众生你是什么毛病,他就给你什么方法,这个方法把你的毛病对治好了,你的毛病好了,药也没有了,法也没有了,我们要明白这个原理原则。

15 因此修学佛法我们要注意,佛法自始至终只是破执着而已。执着是病,破执着那就是药,执着没有了,破执着的方法当然也用不上,也没有了。

16 可是在我们现前,执着实在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病态,凡夫没有办法不执着。

17 我们很想不执着,但是没有法子离开,这就叫凡夫。教凡夫怎么办?择善固执,这是善巧方便教诫初学。

18 如果再往上提升,善也不固执,这样才能突破。破什么?破无明,证法身。

19 无明是一种病态,这是烦恼障的根源,也是所知障的根源,而这个病态我们在凡夫位可以说很严重。

20 如何能把这个病态除掉?这的确不是一桩容易事情,所以我们必须读诵大乘经典,要亲近如来,不能离开如来。

21 每天读经,就是听佛说法。经都是一样的,天天念一样,有什么念头?就是天天念一样的才要紧,才是最重要的!

22 因为佛法跟世间书籍不相同,世间那些书你念一遍,第二遍就不想念了,为什么?意思你都晓得,念了就没味道。

23 佛法不是如此,佛法是修行,佛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

24 智慧成就了,晓得众生什么样的烦恼、什么样的邪见,统统晓得了,你教化众生这才契机!

25 教化众生要契机,契机就是众生的程度要能够适合他,如果不适合众生的程度,虽然是从一心不乱里说出来的,说了大家听不懂,这叫闲言语,就是废话。

26 佛经它这个标准,第一个它要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第二个要叫众生听得懂,听了之后他能接受,这叫契机契理。

27 明白这个道理,诸位同修要记住,佛说法、菩萨祖师们说法是为众生说的,不是炫耀自己的功夫,不是炫耀自己。

28 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,曾经听过法师说法,说了之后,底下有很多信徒,下了座之后向法师请教,说:“师父你老人家今天所讲的,我都不懂,讲得太深了,不懂。”

29 这师父笑了一笑,说:“我讲的法,你们要听懂了,那还值钱吗?”

30 这个话说错了,说的就是要人家听懂了,他能够接受,他能够消化,他才得利益。

31 说了故意叫他听不懂,那你白说了,他到这个地方来也白听了,两个都空过了光阴,这个很可惜!这是错误的。

32 诸位一定要记住,说法一定要契机,不要说得太深。说得人家听不懂,自己炫耀自己了不起,那是错误的,不可以这样子。

33 说法一定要契机,选择法门也一定要契机,否则的话,不但得不到利益,反而会把自己的前途毁掉,这是我们的确要明了,要深深警觉到的!

34 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教学之中,像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虽然是究竟圆满的大法,可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不契机,换句话说,不能够得到捷径而一生证入。

35 我们再看,大经的结归都归到西方净土,如果要是有一个方法真正成就了净土,就是能够得生净土,换句话说,圆满的一乘法岂不就是垂手可得,就得到了。

36 佛说那么多经典,可以说他的用意都是为净土法门铺路,教我们一一比较,才真正发觉到、真正认识到这个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。

37 所以佛为我们说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那是恩德;给我们说净土法门,那是特殊的恩德!

38 佛知道一切众生业力甚深,他自己的业力转了,转烦恼为菩提。他把他自己甚深业力转变为菩提,转变为功德,这个是佛,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。

39 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,所以佛教化众生才真正契机契理,众生遇到佛没有不成就的。

40 佛当年讲经,确实是契机契理。佛讲经也没有个定法,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“佛无有定法可说”。只看听者的需要,能够满足听众,让他破迷开悟,这个教学的目的就达到。

41 佛法教学的中心,有三个层次,第一个阶段是“转恶为善”,第二是“转迷为悟”,第三是“转凡为圣”。

42 佛法教学虽然有三个层次,是以破迷开悟为主,断恶修善是铺路。

43 修净土法门,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的觉路,正觉之路。其他的法门虽然都是佛说的,都好,可惜不契机。

44 如果我们修学别的法门,我们是迷而不觉,怎么迷?迷在法门里面。

45 学贤首的迷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学天台的迷在《法华经》里面,学唯识的迷在《成唯识论》里面,没有一个不迷!

46 跟诸位说,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不迷,你要能迷在一句阿弥陀佛也能往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迷。

47 净土法门最契一切众生的机,所以这个不一样,别的法门迷不管用,不能了生死、不能出三界。

48 迷念佛这个法门,可以带业往生,好处在此地!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