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佛弟子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 ~
1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最苦的是不懂礼貌,古人常说:“不知礼,无以立”,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。
2 幸亏现在这个社会,大家都不讲礼,你还能混下去;在从前那个社会,你就没有办法,你不能活下去,没有人会理你。
3 但是你能够懂礼,人家还是会尊敬你;你不懂礼,吃亏,人家见到你,对你敬而远之,敷衍敷衍你而已,不会跟你真正做朋友的。所以,一定要懂礼。
4 现代人虽然不讲礼,可是遇到有礼貌的人大家都欢喜,可见得,礼确确实实能顺乎人性,看到有礼貌的人总欢喜。
5 礼,实在讲一定要学。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他老人家给我们讲《礼记》。《礼记》的篇幅很大,他给我们选讲。
6 而讲《礼记》开课的头一段话就告诉我们,他说他讲《礼记》不是要我们学礼,学礼太难了。只是教我们懂得礼的常识,希望将来出去处事待人接物,别让人家讨厌,我们这一堂课就有意义,就有成就了。
7 不求太高,水平不太高,水平很低,你到外面去接触大众,人家对你不讨厌,所以李老师教我们《礼记》,水平就在此地,这一点相当重要!
8 古人所讲的“不学礼无以立”,你不懂得礼貌,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,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义之邦。
9 礼教,礼的教学在古时候是童子必修的科目,从什么时候学?七岁上学就开始学,可以说是整个小学教育就是礼教,就是教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。
10 到民国初年,还有一堂课,这个课我都没有上过,大概比我大五岁的人上过。到我这个年龄上学的时候,这一门课已经没有了。
11 那堂课叫什么?修身,有这门功课,我看过这个本子,小学里头修身的课本,修身的教科书我看过。
12 但是我们上学的时候,这个课已经废除,已经没有,改作公民,还有这么一堂课,修身改作公民,多少还教一些。现在恐怕学校已经没有了,已经没有这个课程。
13 尤其现在提倡民主、自由、开放、人权,这些东西很时髦,决定不能反对,这时代潮流那反对还得了!
14 这些口号不是真理,其实是偏见。这些口号并没有能够带来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、繁荣兴旺。没有带来!
15 仔细思惟,这口号带来的好像是灾难,我们还不反省吗?还不觉悟吗?这个口号是真理吗?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,这是我们从礼节上想到的。
16 我们中国,自古称为礼义之邦。现在世道人心太坏,的确不知道什么叫道德仁义礼,可是现在要讲礼跟义两个字,中国人不如外国人。
17 诸位要是到外国去,你第一个能感觉到,外国人不会板着面孔对人。纵然是很陌生的人,他也是笑脸迎人,这一点的确外国比我们好。
18 我们在外国,路上遇到些陌生的外国人,他们很远就会跟你打招呼,他们会跟你笑笑,点点头,绝对不会像我们中国人板着面孔。这一点是我们应当要改进的。
19 外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有个印象,觉得中国人好像都是债主一样。好像别人都欠了他的债,没还给他,那个面孔板起来好难看,他们不能理解。外国人比我们有礼貌,这是真的。
20 佛法常常讲柔和忍辱、慈悲喜舍,我们天天念,但是没有做到。如果照佛法这样做法,那真正是真善美慧!
21 外国人表面上有礼貌,内里面的确也相当地刻薄。慷慨的时候也很慷慨,小气的时候是非常小气。见到人真正有苦难的时候,他的确肯伸手帮忙,他们有很多地方的确做得比我们好。
22 现在这个社会,虽然大家不讲礼了,可是你以礼待人,别人都欢喜,没有人讨厌的。
23 如果你在公共场合不懂礼貌,大家看到都很不习惯,好像看不顺眼;换句话说,对你逐渐会疏远了,可见得礼非常重要。
24 礼的精神是表达自己的诚敬,这一点很要紧。内心要没有诚敬,外面那个仪式是虚伪的。
25 何况谄媚巴结很容易被人看穿,所以我们对人有礼貌,一定从内心真诚处生起。
26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对待当时十六大国王,看世尊怎么接待他的?恭敬、有礼貌。
27 释迦牟尼佛托钵,遇到乞丐,向乞丐托钵,释迦牟尼佛对于乞丐的态度,跟对待国王态度没有两样,平等地礼敬。
28 绝对不是看到地位高的富贵人谄媚巴结,看到贫穷下贱的瞧不起他,没有!佛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!
29 儒家的修行是讲守礼,礼的精神是什么?自卑而尊人,这个人懂礼。这礼貌,决定没有傲慢的。
30 我们在《论语》里面看到孔老夫子,上面所记载的,夫子无论对哪一类人,善人、恶人,年老的、年少的,没有不恭敬、没有不谦虚。
31 我们为佛弟子,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。可是现在人不讲礼,也不学礼,也不知道礼是什么,这就难讲了。
32 现在这世间,你要是跟人家讲礼,人家说你头脑有问题,你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人?大概是新时代的人物都不讲礼,这有什么法子?难!
33 可是大家虽不讲礼,如果一个人有礼节,懂得礼节,每一个人都欢喜。欢喜别人对我有礼貌,我对人家不要讲礼貌,现在是这么个社会!
34 可是我们为佛弟子,他不讲礼,我们也要学礼,礼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,戒跟律我们一定要懂得。
35 儒家的礼跟佛家的戒律是一样的,可是他们的精神目标还是不相同。佛法是超越世间的,儒家没有离世间,这是不相同的所在。
36 礼,虽然社会大众不再讲求,我们学佛的同修决定要学。今天学礼无需要学古人那些繁文缛节,我们只要学到些纲领,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不叫别人讨厌我们,我们就得受用了。
37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,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讲《礼记》,这个科目是我发心启请,请了好多遍他才答应。原因是什么?现在大家都不讲礼,讲这个干什么,所以请了好几遍才勉强讲。
38 第一天开场白,李老师就把学礼的宗旨告诉我们,我们学礼目的在哪里?目的在大庭广众之下,不要叫人对我们讨厌,目的在此地。
39 我们见到人,决定要有礼貌。但是礼貌因时、因地而不同,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记住。
40 佛门今天保持的是古时候的礼节,不是现代人的礼节。佛门保守的古礼对不对?不对,因为我们是现代人,不是古人。
41 古时候的人,晚辈见长辈要三跪九叩首,晚辈见长辈行大礼;现在人,晚辈见长辈行三鞠躬礼就是最恭敬。我们是现代人,要现代化,佛法才能够流传到全世界。
42 我们不要一看到法师,趴在地上就磕三个头,外面人一看,“不能学佛,学佛要这样子,这个我才不干”,你叫人吓坏了,他本来想来学佛,统统吓跑了,不敢来学佛了。
43 要懂得,我们是现代人,要行现代化的礼节,我们的恭敬心不变,我们在形式上的做法要现代化,这是同修们要记住的。
44 我们对人要有恭敬心,要有礼貌,我们对鬼神也要有恭敬心,也要有礼貌。
45 我们不轻视鬼神,也不轻慢他,可以跟他交个朋友。劝他念佛,劝他护法。护持正法,这是对的。
46 有很多鬼神,你给他开导,他接受、他欢喜。像我们在此地讲经,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,如果你要有天眼通,我们现在在座的鬼神数量超过我们大众,他们也很欢喜在此地听。
47 所以经常讲经的道场,这个地方有福,为什么?鬼神冥冥当中护持,保佑这个地方,这事大家不晓得。
48 没有佛法的地方,可怜!我们人不晓得断恶修善,鬼神也不知道。所以经常讲经说法,人鬼都得大利益。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