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G 搞佛学不能了生死 ~
1 我们现在在学习过程当中,你总得要妄想分别执着一天比一天少,那就有进步!
2 妄念少,你智慧一定增长,所以烦恼轻,智慧长。烦恼怎么轻?你对于世缘要看得破,要放得下,真正相信经典里头所说。
3 用什么方法看破?《金刚经》好,帮助你看破,《心经》更好,文字少。我们总结的就更少,十二个字,“一切法,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”。
4 你们想想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是不是说的这十二个字?《金刚经》是不是说的这十二个字?我们要常常把这个放在心上。
5 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时、一切处,与一切人一切物接触,心里头念头才起,执着的念头、分别的念头,立刻就要觉察,把它换成佛号。古大德教我们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。
6 你一定会起念头,你不起念头,那你是佛菩萨再来的,你就不是凡人。凡人在六道里头无量劫地流转,你怎么会不起念头?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?念头起是一定的。
7 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,怎么觉?提起观照!般若观照。
8 “一切法,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”,这十二个字非常管用。提得起观照,你贪嗔痴的烦恼自然就息掉,你那个患得患失的心自然就没有了。
9 我们的身不可得,我们的妄心不可得,妄心说到究竟处就是阿赖耶,不可得。你以为阿赖耶是真的?阿赖耶也是唯心所现。
10 一念不觉,不觉就是起心动念,念头才动,这就叫阿赖耶。不动,不动就是藏性,动就是藏识,就这么回事情!
11 觉心不动,无明是动的。这个不动是自性本定,你本来不动,所以不动是真,动是虚妄。本来不动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12 现在动荡太厉害了,一下想不动还没法子,停不住,这种现象很普遍,我们不难懂得。譬如水的波浪,大风大浪起来了,你叫它一下平静,不容易。慢慢让它平息,由大浪变成中浪,由中浪变成小浪,由小浪变成微波,慢慢它就静止。
13 修行功夫也是如此,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浪减弱,恢复到平静?观照。观照是初步功夫,深一步功夫,照住;最高的功夫,照见。
14 《般若心经》上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照见是见性,就是见到事实真相。
15 观照的时候没有见性,完全用佛的方便法,佛的善巧方便;到照住的时候功夫得力,自己的心清净了,这时候真正是烦恼轻,智慧长。
16 如果不依循佛陀教诲这个方便法去修,那就难了。没有真正做到看破、放下,怎样勤苦修学,那就是现在人所讲的佛学。你搞佛学,现在大学里头很多有佛学课程的,你可以去拿个博士学位;不是学佛。
17 搞佛学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搞得再好还是脱离不了六道轮回;要真正学佛才能了生死,才能脱离轮回。这个话是从前李老师常常对我们讲。
18 学佛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,我们讲放下,你看看释迦牟尼佛,他真的放下!
19 名闻利养放下了,大家要争的,当国家领导人,他是王太子,他继承他父亲的位置,他就是国家领导人,舍弃,不要了;这是在名位、权力最高的,舍弃了。
20 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是世间人要争取的,他也放下,出家了。出家过什么生活?一生过苦行僧的生活,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一生过这个生活。
21 真是像夫子赞叹颜回的话一样,“人不堪其忧,佛不改其乐”。他乐的是什么?没有人知道!颜回之乐,夫子知道,释迦牟尼佛之乐,夫子就不知道了,这是真的。
22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对释迦牟尼佛的乐能不能体会到一点?能体会到一点。中国古圣先贤所谓“人生有三乐”,其中有一条,“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”,释迦牟尼佛那个乐,我想不离这个。
23 他到这个世间来示现,广度众生,他所表演的,就是他度众生的方便,就是他度众生的手段、方法,“你们要想脱离六道,要想离苦得乐,像我这样就得到了”。
24 世间人看他那个样子,那种生活方式,苦不堪言!世间的凡夫哪里会明了,里头有真乐在其中!
25 世尊为一切众生示现,做个好样子给你看,我们今天没有法子真正形容,只能用 “纯净纯善” 这四个字。
26 佛真的做到“纯净纯善”,无我,无我所。我们今天讲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是非人我、贪嗔痴慢,他一丝毫都不沾。
27 他每天一餐,一餐够了。身体像个机器一样,它需要能量,没有能量补充,这个机器就发生毛病。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,能量消耗各个人不一样,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。
28 能量消耗大概总是百分之九十或者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,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消耗在这上面;真正劳心劳力,消耗能量并不多,很少很少,所以一天吃一餐足够了。
29 早年我在台中学教,跟李老师,李老师也是日中一食,几十年。我跟他的时候,佛门常讲持午,我也做到了。
30 持午就是晚上这餐不吃,就是早晨跟中午,我吃两餐。这是我学佛没有多久我就在学习,学习得很成功。
31 到台中之后,看到老师吃一餐,我也跟他学。我们知道李老师真的是劳心劳力,他的工作量超过一般人二、三倍,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,他只吃那个一餐,精神饱满,所以我就开始学。
32 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,我说:“老师,我现在学你,每天吃一餐。”“哦,多久了?”我说:“八个月了。”他说:“你感觉身体怎么样?”“很正常”。他桌子一拍,:“永久这样下去!”
33 每天吃一餐,他告诉我,有什么好处?不求人,生活简单,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容易。人到无求品自高!
34 我从一餐又变成三餐,这是到台北去讲经,遇到韩馆长,她一定要我吃三餐。她说:“你住在我们家里,万一你身体有了毛病,我们家里担当不起。”一定要求吃三餐,我就答应了,我把一餐变成三餐。
35 在台中学教那个时候,我年轻,日中一食,只吃一餐。中午这一餐,现在普通饭碗,我吃三碗饭。
36 学佛之后,到台北去讲经弘法,我就把一餐变成三餐,还是那么多的量,分做三次吃就是了。
37 你心地愈清净,你所需要补充的能量就愈少。我学佛之后,绝对没有零食,我不吃零食。我吃东西都很简单,一切随缘,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,不会去挑三挑四。
38 世尊当年托钵,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我们总要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学佛,学佛就要跟他看齐!
39 佛是存的什么心?大慈大悲!佛帮助一切众生,帮助他什么?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,其余的那是鸡毛蒜皮的小事。帮助他觉悟,一觉悟,人就变成菩萨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。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,为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。
40 我们要学这个,你要帮助别人觉悟,先要自己觉悟。帮助别人学佛,自己先要学佛,要学得像!
41 佛一生绝对没有跟人家竞争,佛看到善人、善行、善事,一定生欢喜心赞叹,决定没有嫉妒,决定没有障碍;你就干坏事,佛也不障碍你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
42 各个人他自然有他的业因果报,又何况佛有五眼圆明,对于任何一个众生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没有不清楚的,没有不明了的。不像我们,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,这是我们要知道。
43 我们学佛,依佛为师,我们对佛尊敬,对佛信仰,决定没有疑惑,依教奉行。佛是最好的榜样,依照这个榜样来学习,这是真学佛。
44 我们今天学佛,一定要把自私自利放下,把名闻利养放下,把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,把贪嗔痴慢放下,你才能够进德修业。如果这四桩事情放不下,你学得再好,充其量你只是个佛学家。
45 当个佛学家,你在这个世间可以拿个佛学硕士、佛学博士,但断烦恼、出三界、了生死与你毫不相干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!
46 我们要学佛,不要搞颠倒了。颠倒是什么?颠倒是佛学。诸位一定要明了,佛学跟学佛不一样!
47 学佛可以了生死,佛学不能了生死。千万记住:不要去搞佛学,要学佛!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我们就成就了。
48 要真正学佛才能了生死,才能脱离轮回;搞佛学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搞得再好还是脱离不了六道轮回。这是我们要知道!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