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富而苦不如贫而乐 ~
1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,吝财得贫穷的果报。
2 我们的福报是修得的,经上常跟我们说:“修财布施得财富。”
3 你过去世修得多,这一生得的财富多,发大财。
4 你前生没有修财布施,这一生物质生活一定贫乏。
5 你过去生中修的布施多,你今天就发大财;你修的少就发的小财,是这么回事情。
6 没有布施,那要受贫穷之苦!什么样的因,就有什么样的果报。
7 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人,像大学教授这些学者们,他真正有智慧,可是没有福报。
8 他两袖清风,靠薪水过日子,年老退休之后是穷困不堪,这什么原因?他过去世修法布施,没有修财布施。
9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大文学家,像李太白,杜甫,他们在晚年穷困,喜欢喝酒,没有钱到酒店去赊帐,贫困到这种程度!
10 很明显地,他过去生中,他是专修法布施,所以有这么样的聪明智慧;没有修财布施,所以生活就成问题。
11 再看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智慧,你看那个人笨头笨脑的,他发大财。他那个财富一生怎么样享受都享受不尽,他没有智慧。这个也很多很多。
12 有很多大企业家,有亿万财产的,你去打听打听,可能他中学都没有毕业,他做学徒出身的,做小买卖出身的,送报纸出身的。
13 他发大财了,他底下用的人都是博士,他自己甚至于小学都没有毕业。他发大财,这是前生修财布施修得多,法布施没修。
14 佛法里面讲三世果报!我这一世得富贵,前生修的,我这一生应当得到。
15 我这一生贫贱,我过去生中没修,我今天贫贱是应当的。所以对富贵人,也就不会羡慕、不会嫉妒、不会怨恨了。
16 我们常讲心安理得,心为什么安?道理明白了,心就安了。所以读书在明理!
17 自古以来,中国社会对于读书人非常尊重,俗话说: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。在古代,这教学是义务,这是师道。中国的师道,是多么值得尊敬!
18 孔老夫子教学,有教无类,对学生决定没有分别,学生对老师的供养是随意的。
19 你家里富有,多供养一点,老师也收;你家里贫穷的,你一点供养也没有,老师也不怪你。
20 老师不能说:“我教你一年了,你都没有一点供养,下一年你不要来!”没有这个道理,没有这个老师的。
21 老师都很清贫,生活都很清苦,但是他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清高!他在社会上受到大众普遍的尊敬。
22 老师看到学生将来在社会上个个有成就,他也很安慰,他的心血没有白费。
23 所以要讲求义务,人人都够对社会、对大众愿意尽义务,不讲求报酬,这个社会才真正有进步。
24 报酬里头有偷工减料的,有偷懒、有欺骗的;义务里头没有,那是尽义务的。
25 出家人称贫僧,因为他清贫,他的心就在道上;他要是富有,心就不在道上,心就在五欲六尘享受上去了。
26 世间念书人也是如此,他要一富有,他学问一定退转;清贫,他的学问道德一定清高。“清贫浊富”,很有道理的。
27 世间虽然有富贵,富而不乐,贵也不乐,所以古人讲“不如贫而乐”。活得快乐,活得自在,这个人生才有意义,才有价值。
28 过一生虽然富贵,一生都不快乐,这人很可怜,佛法里面讲“可怜悯者”;更可怜就是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,那是真正可怜!
29 虽然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一天比一天丰富,确实我们的烦恼是一天比一天增长。
30 从前人没这么多烦恼,现在人这个烦恼太多太多了!
31 烦恼从哪来的?从贪嗔痴慢来的,从患得患失来的。
32 晚上睡觉睡不着,要吃安眠药,全世界的人都一样!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烦恼,贫穷人有贫穷人的烦恼,
33 今天世界这样混乱,用什么方法能挽救这个世界?跟诸位说,没有办法。
34 这个世界上不管他是哲学家、科学家、政治家,想解决当前的问题,没法子!
35 唯独佛有方法,现在大家不相信,那有什么办法!佛用什么方法?把六道轮回事实真相告诉你,你心自然定了。
36 我贫穷,我前世没有修布施,没种因,我这一生贫穷,活该!知道了这个事实真相,我心定了。富贵人能安于富贵,贫贱人能安于贫贱,天下太平。
37 贫穷人晓得,他富贵,过去世他种福,我贫穷,前生没种福。
38 我要想富贵,我现在种福,我来生享福;他富贵,他知道因果,他不胡作妄为!
39 人人知道因果报应,就不会怨天尤人,所谓“富贵安于富贵,贫贱安于贫贱”。
40 大家都知道修福、都知道积德,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安和乐利的目标;否则的话,想什么方法都是枉然!
41 俗话常说“富而不乐”,他很富有,不快乐;“贵而不乐”,贵是在社会上有地位,很高的地位,作皇帝、作总统,一生不快乐,这是没有智慧。
42 人,说穿了没意思,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目标、一个方向、一条路,往哪里走?往坟墓里面走,一分钟都不肯停,真叫精进!
43 干别的事情他会停下来不干,这个事情他永远不停的。“人没意思”,你要是真正看穿了,这个就是觉悟,这个就是智慧!
44 果然有智慧,即使贫贱,你贫而乐,你还是非常快乐。由此可知,智慧在一切德用里面非常地重要。
45 清净是福,快乐是福,不见得要富有!富而苦不如贫而乐,要懂这个道理。
46 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,要想人生有价值、有意义,没有清净心,这些统统得不到。
47 唯有清净心,才能觉察得出人生的价值。
48 佛说“人身可贵,人身难得”,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;不是清净心,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。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