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C 从十善业做起 ~

1 我过去有一个同参道友,跟我一同出家、一同受戒的明演法师,他在早年喜欢神通、喜欢感应,跟屈上师学密。

2 他修学非常认真,不到一年他告诉我,他每天跟鬼往来。决定不是假的,这个人是非常诚实的人,决定没有妄语。

3 他跟我说每天黄昏的时候,鬼就在街头上出现;不多,因为黄昏是鬼的早晨,早晨出来的不多。

4 到什么时候最多?到晚上十点钟以后,十点钟到两点的时候非常热闹,都出来了;到天快亮的时候,逐渐逐渐就没有了。他常常跟他们往来、跟他们交往,做了朋友。

5 以后我把这个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报告,李老师摇摇头说:“不是好事情。”

6 我看也不是好事情。为什么?我看他的气色很不好,脸上是灰黑色的,常常跟鬼往来,带有阴气。人身体好像是胖胖的,虚胖。

7 这是事实,决定不是妄语。他还找到他前世的朋友、前世的家亲眷属,在鬼道里面。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乱想想出来的,是事实真相。

8 我们如果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死了以后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。六道轮回,为什么大家都说人死了变鬼,说这个话不无道理。

9 佛跟我们说贪心变饿鬼,试问问:你有没有贪心?贪心断了,鬼道就断了,你决定不会生饿鬼道。

10 贪心是饿鬼,嗔恚是地狱,愚痴是畜生。佛讲贪嗔痴是三毒烦恼,随顺三毒烦恼将来的果报在饿鬼、地狱、畜生,在这三道。

11 佛在经教里面把这个事情说得特别多,特别详细,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断贪嗔痴。断贪嗔痴你不会堕三恶道,佛教导我们的用意就在此地。

12 我们为什么不舍掉贪嗔痴?把贪嗔痴转过来就是德行,转过来就变成戒定慧。

13 “戒”是什么?戒就是布施。我们不再有贪心,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世间苦难众生。舍己为人,这是戒学的精髓。“定”是得清净心,清净心里面自然就生“智慧”。

14 佛家的修学纲领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贪嗔痴是恶,我们要把它断掉,改过来,诸恶不做了。众善奉行,一切善是爱护众生、帮助众生、成就众生,这是众善奉行。

15 善行里面最善的,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这是善中之善。诸佛菩萨不辞辛劳,永远不停止地、无间断地在教化众生,为众生说经讲道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这是大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。

16 我们帮助别人最重要的,就是怎样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回头,断恶修善,破迷开悟,转凡成圣。能够这样作法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,诸佛菩萨的事业就如此而已。

17 无论我们现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从事于哪一种行业,就在自己生活工作之中,帮助社会、教化众生,这叫做德行,这叫做佛法。

18 净业三福我们要牢牢记住,认真去修学,这是德本,根本舍弃决定不会有枝叶花果。而德本里面最重要的是十善业,十善业的反面是十恶业。

19 佛教导我们,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佛的究竟圆满的智慧。佛教我们东西不多,只有十条,我们很容易记住,要牢牢记在心头,时时刻刻用佛陀这个教诲检点我们自己的心行。

20 起心动念、言语行为与佛教导我们的相应不相应?如果与十善相应,你的行为是德行;与十恶相应,你的行为是罪行,你在造罪业。

21 有人问:“如果这个人是个恶人,无恶不作的恶人,我们要怎么对待他?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恶意来对待他?”不可以!我们用恶意对他,我们自己就造恶。

22 他为什么会造恶?他迷惑,他可怜,他无知。佛在经上常常讲,那是“可怜悯者”。“可怜悯者”,可以怜悯他的。

23 他会造恶是他无知,那不是他的本性。他的本性是善良的,这个道理连儒家都懂得。孔老夫子讲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”

24 在佛家讲,一切众生的本性完全相同的;有情众生的本性叫佛性,无情众生的本性叫法性;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,是纯善无恶。

25 他为什么会作恶?迷失了他的本性。这个人可怜,我们怜悯都来不及了,怎么可以去怨恨他?

26 你是一个明白人,是个觉悟的人,他怨恨你可以,情有可原,他无知。你这个明白人再要以恶意对他,你就错了,你也迷惑了,你也颠倒了。

27 修行人从哪里修起?决定念念与十善业道相应。对待冤亲债主亦复如是。

28 这个人毁谤我们,侮辱我们,陷害我们,我们知道他迷了自性,是可以原谅他的,决定不会责怪于他,这是培养自己的德行。

29 如果说是以恩报恩、以怨报怨,这是世间人,这不是佛法。

30 佛法是真正觉悟、彻底觉悟,佛法只有化解一切怨怼,用和平的方法、智慧的方法,佛家讲“善巧方便”来化解,这一世不能化解还有来世,于无量劫这一切恩怨才能化解完。

31 释迦牟尼佛,这是大圣人,究竟圆满的佛果。今天世界上批评释迦牟尼佛的人,侮辱释迦牟尼佛的人,恶意把释迦牟尼佛形像破坏的人,大有人在!

32 释迦牟尼佛尚且有这么多人对他产生误会,毁谤、陷害,我们算什么!想想我们这个老师都是这样的,老师能忍受,我要学老师,我要能忍受,心平气和地接受。

33 又何况这个里面因果循环,因果相续,你造的善因一定有善的果报,你造的恶因必定有恶的果报。

34 我们为什么会遭遇这么许多艰难困苦?过去生中造的不善行为,这一生感得的果报。

35 真正明了了,你就很欢喜,逆来顺受,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当中,心地里面没有丝毫怨恨,口里面没有一句怨言。

36 对冤亲债主,我们都是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慈悲心看待。看到他们有苦有难,无条件地帮助他们,不会去计较。

37 “他对我不好,他害我。他有难,活该!我才不帮助他”,这就错了!这个我们自己在造恶行,就不是在积植德行。

38 要积植德行,无论对什么人、无论对什么物,乃至于毒蛇猛兽,我们都以真诚慈悲心来看待,绝不伤害。从什么地方做起?你家里面常常有些苍蝇蚊虫蚂蚁,从这里做起,绝对不伤害它。

39 蚂蚁到我家里来扰乱,我们想想,过去我们当蚂蚁的时候我们扰乱它,今天它来扰乱,我们这个帐不就结掉了吗?以清净慈悲心来对待,逐渐逐渐这些小动物就被会感动,它就会搬家,搬到你房子以外,不会到你房间里面来扰乱。

40 不可以杀害,甚至于不可以驱逐,你的心才真正到清净平等慈悲。“我不害它,我把它赶走”,已经就对不起它了。何必赶它走?我们不要赶它走,把它看作朋友,把它看作善知识。

41 往年印光大师就是这样修行的。他那个房间,他住的寮房里面有跳蚤,冬天有虱子、蚊虫这些东西,他的侍者要给他清除,印光大师禁止:“不必,让它在这里面活动。”

42 印祖说得好:“我房间里面有这些东西,说明我的德行不够。”真正有德行,这些小动物牠也知恩报恩,它也尊敬有德行的人,自自然然会离开。”

43 我们在印光大师传记里面看到,印祖七十岁以后,他所住的地方,这些小动物一个都找不到。别人住的时候,这个房间里面有;他老人家一搬到里头去住,都没有了。

44 这小动物搬家了,这个在佛教的术语叫“迁单”,它们统统都搬家、搬走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,这是印光大师教我们的。

45 慈悲心能够感动这些小动物,哪有不能感动人的道理?我们要认真去干,要懂得化敌为友。

46 中国古德常说“仁者无敌”,仁是一个仁慈的人,仁慈的人心里决定没有冤家对头。心里面还有哪个是我的冤家、哪个是我对头,你不仁,你没有仁慈

47 世间人都想求福求慧,福慧要凭自己平日去栽培。善是福,恶是祸。学佛的人最根本的、最基础的,就是在十善业下真实功夫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一定要与十善业相应,而且要发心持之恒久,绝不违背,这是总纲领。

48 佛陀教我们从净业三福、从十善业做起,要勇猛精进把它落实,这样子我们修学就有基础。勇猛精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