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D 道行 ~

1 看看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、《净土圣贤录》;古人的 传记多看看有好处,能够激发我们的道行。

2 知道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它不管怎么乱,我不乱,这叫道行。

3 现在的社会很乱,我们修学功夫稍稍得力,经教也有一些契入,你看现在的社会现象,就跟一般人看法不一样,完全不相同。

4 一般人在这个现象里面恐怖、忧虑,那真正学佛、有道行的人看得很平常,可以说是不惊不怖,不惊慌也没有恐怖。它是什么个现象?因缘果报的现象。

5 人生一切遭遇,都是前世善恶业因所结的果;有道行的人遇到了,再大的苦难都能忍受。

6 有道行的人,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,心是平静的,永远没有惊怖;不会惊慌,不会恐怖,这是真功夫,儒家讲的修养,佛法里面讲的道行。

7 世出世间法都要记住,古德所说“学问深时意气平”,真的有学问、真有修养、真有道行的人都非常谦虚。

8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,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轻慢一个人。佛托钵的时候,有的时候遇到很穷苦的人,佛对他们都非常尊敬,没有轻视,所以这些人见到佛陀都非常欢喜。

9 佛法绝不表彰自己,真正有道行的人,没有一个不是谦虚、卑下、恭敬、真正有德之人。

10 初学的人,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善知识,亲近善知识;不离善知识,我们的道行才能扎住根。

11 不见善知识的过,你就能有成就;你见善知识的过,把善知识的过放在自己心里,就把你的道行完全毁掉了。

12 学业、道业都是从尊师重道里面学来的;你对老师不重视,不尊敬,老师他再有本事,再有道行,对你一点都帮不上忙。

13 天天学经教,天天念阿弥陀佛,一丝毫不松懈,这样才能把烦恼习气伏住;稍稍松懈,烦恼习气就现行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“魔障”,它障碍了你的道行。

14 嗔怒、嫉妒是破坏道行的;佛门里面常讲“火烧功德林”,功德好不容易修积,一发脾气都完了,烧光了。

15 真正有道行的人,真正是行道的人,他就是吃亏上当,也心平气和,没有报复的念头。

16 我们要与任何人,特别是知见不同,业障烦恼习气深重的人和睦相处;不能和睦相处,是我们自己道行不够,我们要回过头来修自己,这样才能感动别人,才能教化众生。

17 修道人心地清净,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,道行才会有进步。

18 对立多半是起于误会,所以误会要解开、对立要解开。如果有怨恨,那更要解开,不但怨恨要解开,世间谚语里头常讲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不要跟人结怨,要化解。

19 佛祖、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教导我们,不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,冤仇容易结,很不容易化解。

20 当你真的有道行的时候,就是你用功很如法,确实有护法神保佑你,虽然有很多冤亲债主,不能够靠近;可是你稍稍有念头不如法,护法神就离开了。

21 护法神是非常公正的,他没有情面好说,你真有道行,他就护持你;你稍稍有一点烦恼起现行,道行失掉,他就走了。

22 你真有道心、道行,诸佛菩萨佩服你、尊敬你,他自动来护持你、照顾你。

23 道心就是觉悟的心,道行就是你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可以为一切众生做表率,做榜样的,这叫道行。

24 具体而言,我们净宗所标榜的“三福、三学、六和、六度、普贤十愿”,这是道行

25 一心称念阿弥陀佛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那是道心

26 心里头念念是阿弥陀佛,念念与西方极乐世界融成一片,念念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性体,我们还需要什么!

27 谚语里头说得好,“人到无求品自高”。我们修道人要常常记住“与人无争,于世无求”,这才叫行道;常常有求于人,念念有求于人,道行没有了。

28 出家人称贫僧,因为他清贫,他的心就在道上;他要是富有,心就不在道上,心就在五欲六尘享受上去了。清贫浊富,很有道理的。

29 有道行的人,看到别人生活种种享受,决定没有羡慕之心;纵然他有能力,也能享受,决定不干!

30 如果你要享受,你的功夫、你的道行决定会退转。你要不享受,拿它来布施供养一切众生,你的道业会天天在增长。

31 真正是有道行的人,随缘度日。

32 真正有道行的人妄念很少,他的心是定的。

33 我们能真正把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淘汰掉,道心、道念、道行要向上提升,自己的前途才一片光明。

34 分别少了,执着少了,妄想少了,少到没有了,你就成功了,你的道行就圆满了。为什么?统统放下了,这个时候心性现前,明心见性。

35 我们今天面对社会,是胡思乱想,千念万念,妄想纷飞;用这种心态来面对社会、面对一切众生,这是凡夫,这是造业。

36 真正佛菩萨,真正有道行的人,用什么来面对社会?一念。一念是真心,胡思乱想是妄心。

37 佛眼看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都是佛,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学佛。众生都是佛,我也是佛;假如我看众生是凡夫,我也是凡夫。

38 众生是自己一面镜子,我们自己学佛到底有没有功夫、有没有道行、有没有进步、有没有成就,就在这些地方勘验自己的境界。

39 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,常常反省检点自己;定功有进步,就是我道行有进步。

40 自己要能舍,要能放下,处处替别人想,常常抱着这样的态度,这就是道心,表现在外面的行持就是道行。

41 世俗人说有道、无道,道在哪里?这就是道。存在内心里面就是菩提心,表现在外面是菩萨道。

42 福报,要让众生享;如果自己享,你的功夫、你的道行决定会退转。

43 我们这个世间人修福德的多。什么人修功德?真正是有道行的人。在家的大德居士,出家的这些法师,他们通达经教,念念都跟性德相应。

44 修行,一切时一切处,真的是须臾不离,念念都跟性德相应,念念不违性德,那是真正的功德。

45 我们度不了众生,是没有慈悲心、没有爱心,对待一切众生太冷漠了;你学佛学得再好,你有再高的智慧,你有再大的道行,人家也不愿意接触你

46 救护众生,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学业,成就自己的道行。

47 佛法是属于师道。师长并不要学生尊敬,为什么天天在讲尊师重道?尊师是尊重你自己的学业,尊重你自己的道行,是这么回事情。

48 印光大师讲得好,“一分诚敬,得一分利益;十分诚敬,得十分利益”,由此可知,诚敬与老师不相干,与你自己修学的成绩与道行有密切的关系。
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