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J 境缘 ~
1 心随境转则苦,境随心转则乐。
2 相随心转,境随心转;心转境界的第一个明显现象是:相貌、体质都变得更好。
3 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,都没有关系,因为境随心转。
4 学佛,最重要的是,要学会转境界;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
5 顺境,要放下贪爱;逆境,要放下嗔恚。
6 不管外面的境界变化多大,时刻要保持心平气和。
7 处逆境,随恶缘,无嗔恚,业障尽消; 处顺境,随善缘,无贪痴,福慧现前。
8 遇到境缘,起了七情五欲,是造业。
9 顺境善缘起贪恋,决定堕落;逆境恶缘不嗔恚,福慧才会增长。
10 蕅益大师讲得好,境(物质环境)缘(人事环境)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境缘无好丑,外面境界没有好坏、没有善恶,统统是中立的。
11 境缘里面没有好坏,好坏都是我们自己的用心。会用心的人,顺逆都是方便,都帮我们成就;不会用心的人,顺逆都是障碍。
12 一切善恶好丑都是从自己心生的,自己障碍自己;反过来说,自己成就自己。
13 人际关系,不外是报恩、报怨、讨债或还债。
14 舍弃一切境缘,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统统放下,布施波罗密就圆满了。
15 把世缘放下,视念佛为大事,短期内就有成就。
16 如果这一生要有成就,必须要放下万缘;不但世间一切境缘要放下,出世间法(佛法)也要放下。
17 一定要觉悟,一切的境缘是自作自受;一切境界,都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,这是事实真相。
18转“迷惑”为“觉悟”,转“邪知邪见”为“正知正见”,转“染污的心”为“清净心”。
19 在一切境缘当中,修心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这样才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欢迎的人物,你有愿往生,佛才能够来接引你。
20 名利诱惑我们,五欲诱惑我们,境缘诱惑我们,这是我们菩提道上严重的障碍。
21 在一切境缘之中,要了了分明,如如不动;如如不动就是绝对不动摇念佛这个信念,绝对不叫念佛的功夫被环境打断。
22 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我忆佛念佛绝不间断。口里不念,心里面想是一样;心念、心想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。
23 未成佛道,先造人缘;人与人相处,人与这个世间相处,诸位要晓得,是一个“缘”字。
24 缘聚散无常,缘聚时不要欢喜,假的;缘散时也不要悲哀,缘散时,那是正常的,本来就如是,都在一个缘。
25 一切法是缘生,缘聚缘散;明了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才知道,要与一切众生、诸佛如来结善缘。
26 在日常生活中,接触到一切人事物;接触,就是“缘”。
27 与一切众生结善缘,决不结恶缘。
28 把家庭眷属,转为法眷属、同参道友。
29 无论顺境或逆境,都是增上缘。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,都在成就我们的智慧、经验,你能这样去面对一切人事境缘,那就能心平气和。
30 学道的心真诚、恭敬,就有能力控制住境缘。
31 于一切境缘之中不分别、不执着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,这叫真正的修行;这就是回头,回归到自性。
32 一切善人、恶人,顺境、逆境,好事、坏事统统是自己的善知识,在这个境缘里面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大慈悲心,这才叫上善。
33 无论是佛境界,或是魔境界,不理会都是好境界;如果执著在这个境界上,它就变成了魔障。
34 无我见、无我念,就不会受外面境界所转。
35 在一切境缘里头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一切随缘。
36 随缘就自在,随缘就不起烦恼,攀缘就烦恼。
37 真正做到不怨天、不尤人,可以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。
38 真正念佛人,二六时中、一切境缘当中保持自己的清净、平等,这才能上轨道。
39 面对一切境界,养成清净不染,这需要高度智慧。
40 心善,一切逆境恶缘都是善;心不善,一切顺境善缘都不善。
41 你用恶心看,外面的人都是恶人,外面的事都是坏事。
42 对于别人的奖励,不能生欢喜心,要以平常心对待。
43 人家赞叹你,是要引发你的贪念;人家毁谤你,是要引发你的嗔恚,所以“赞”和“毁”都是在引你堕落,千万不能上当。
44 我们遇到障缘,如果有一点小智慧,能用理智来应付,后面往往会有很殊胜的境界。
45 我们遇到障缘,如果感情用事,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。
46 佛救度一切众生,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。
47 念佛人,不但自己进修要靠佛力,在日常生活当中,心心念念不违背佛陀教诲,也要靠佛力加持,我们才不被这个世间境缘诱惑。
48 在末法时期,我们的业习深重,外面的境缘诱惑力量太强大了,所以我们求佛菩萨,也求护法神来帮助我们。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