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F 发四十八愿 ~
1 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通常称为《大本阿弥陀经》。
2 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讲,阿弥陀佛最初发愿修行,“为法藏比丘时,发四十八愿”。
3 他当时是以国王的身分,把王位舍弃出家。诸位想想,出家要不比作国王好,他怎么肯舍弃王位去出家?
4 世间人所求功名富贵,人间富贵之极莫过于帝王,所谓“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”。
5 作国王,这比不上出家人,他宁愿舍王位,出家修行作比丘。
6 比丘是出家人的通称,“法藏”是他的法名,称为“法藏比丘”。
7 他在世自在王佛会下出家,出家时发四十八愿。
8 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,这是实实在在不容易!
9 在我们学佛过程之中,我们所见所闻,确实很难见到这样殊胜的弘愿。由这个地方看,我们才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,确实是有它的道理。
10 《无量寿经》是大经,大经里面,我们能够看出阿弥陀佛的伟大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不能比,这个道理非常地显然。
11 一切诸佛,在因地发心各个不相同。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,一条一条的,太具体、太实在了!和其他的佛不一样。
12 佛与佛虽然道同,但是因地发心不一样。
13 发心必定是有结法缘,所以在因地这一发心,每一位佛与一切众生结的法缘不相同。
14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!在因地初发心就发这种心,实在难得,真正不容易!
15 我们念《无量寿经》,读四十八愿,要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意思。他那个心实在是太慈悲、太清净、太广大,没有人能比!
16 我们也有这个清净心,也有这个慈悲心,也有这个广大心,发不出来。为什么发不出来?被无明迷惑,被业障障碍。虽有,不能显发!
17 这个四十八愿统统包括了,九法界有情众生全都包括在里面,你看人家这个心多大!
18 《阿弥陀经》这部经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用什么方法?念阿弥陀佛。
19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,愿愿都是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自尊在《阿弥陀经》上把方法教给我们,劝我们念阿弥陀佛。
20 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有阿弥陀佛的历史、传记。他在无量劫之前,也跟我们一样是凡夫。
21 他遇到世自在王佛,他那时候地位是国王,他舍弃王位跟佛出家,发四十八愿,生生世世修行。
22 他是“四十八愿”愿愿都兑现了,在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净土,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。你要相信这是真的,这个决定不是假的!
23 只要我们相信这个事实,我们念佛,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临命终时,佛决定来接引我们。
24 诸位要是仔细读一读四十八愿,你就了解。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,也就是说明他将来成了佛,他那个国土以及那个世界的人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。
25 “不得是愿,他就不成佛”,那么他现在成佛了,可见得他的理想、他的愿望是样样都圆满了。
26 他这个世界很特别,第一个,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。极乐世界只有人天两道,修罗、饿鬼、地狱、畜生统统没有。
27 第二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都清净,没有贪嗔痴慢。没有恶因,当然就没有恶果,因果都殊胜。
28 它那边也是个星球,那个星球比我们这个星球大得太多。我们地球实在太小,极乐世界比我们大得太多了!
29 环境是依报,佛法里面常说:“依报随着正报转。”众生有福,这个环境也转变了。极乐世界,佛与众生的福报大,环境上没有尘土。
30 我们的地是沙土,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,就是翡翠、绿色的玉,琉璃地上铺黄金的道路。
31 那个地方树木也高大,树木不是木本,而是七宝所成,树根、树干、树枝都是无量宝。
32 讲七宝,通常用七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。七就是圆满,所以树木是无量无边的珍宝所成。
33 《金刚经》上讲:“佛是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。”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,佛就给我们说什么样子。
34 《观经》里头讲,阿弥陀佛“或现丈六身,或现八尺身”,八尺跟我们普通人一样高,丈六身大概比我们高出一倍。“或现大身,满虚空中”,那是很大的身相,所谓百千由旬。由此可知,佛身相大小不定,每个人见到的不相同。
35 不仅如此,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土。二十五年前我在香港讲经,遇到圣一法师,圣一法师告诉我,他们一共三个人到普陀山朝拜。他们到梵音洞礼拜观音菩萨,求观音菩萨现像给他们看。
36 拜了一个多小时,菩萨现像了。三个人都见到,而且现像的时间很久,差不多现了半个小时。但是三个人所看的,说出来的不一样。
37 圣一法师所看到的观音菩萨戴着毘卢帽,整个身体都是金色,是个男的相,他手上拿一本书站在莲花上。另外一个居士见到的是白衣观音,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出家比丘相。
38 他们三个人所见的相不一样,确实“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”,没错!三个人能感的心不一样,所以菩萨应的就不相同。
39 你心清净庄严,见到的相就不一样!我们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每一个人见阿弥陀佛、见观音菩萨都不一样,都不相同。
40 我们现在好好地修行,将来能见到殊胜庄严的佛相。净土法门,弥陀四十八愿里面,十八愿、十九愿,这两愿是大愿的精髓。
41 十八愿说什么?五逆十恶的人,临命终时“十念往生”。五逆十恶临终遇到善知识,劝他念佛都能往生,你们想想看,哪个人不能往生?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。
42 十九愿,叫发菩提心。菩提心,我们一听说也吓一下,这东西我们发不起来。蕅益大师一句话道破,只要你真正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就是无上菩提心。
43 我们听他这一句话,这块石头落地了,我们无上菩提心发得起来,为什么?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,就是无上菩提心。我们愈想愈有道理,的确没错!
44 因为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当生成佛,那个心不是无上菩提心,什么心叫无上菩提心?这是净土不可思议之处!
45 当生成佛,这是一切经里面没有的,十方诸佛世界里头也没有的,所以我们这一生遇到了,一定要老老实实把握这个真正是无量劫以来难得遇到的因缘!
46 弥陀在因地当中发四十八愿,愿愿都是接引众生,这是佛一边之事。
47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称念佛名,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,这是我们的事情。
48 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相信,肯不肯发愿,如果我们能相信、肯发愿,这一生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!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