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Y 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 ~
1 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里面所说的,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是因果的道理与事实。
2 前定是谁定的?给诸位说,不是别人定的,不是上帝定的,也不是阎罗王定的,也不是佛菩萨给你定的。
3 前定是谁定的?自己定的,你还有什么话说,所谓是“自作自受”。
4 你前生种的有福因,这一生享福,得果报;前生没种福,这一生就贫贱,这怎么能怪人呢?
5 明白这些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心就平了。虽然是过贫贱的日子,不会怨天尤人,只怪自己前世没修。
6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,都是事实真相,我们必须要明了!我们觉悟了、明白了,认真地修行,就能改造我们的命运。
7 佛教我们,果报都是修得的,我们的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所得来的。
8 有人发财很难,很不容易才得到财富;有人发财很容易,简直不操心,钱从天上掉下来了。
9 有人过去生中修财布施,很勉强布施出去,那将来果报得来也不容易。
10 有人布施很痛快的,根本没有在意就布施出去了,他将来的果报得来就很容易,也是无意当中就得财富。真是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一丝毫勉强不得。
11 由此可见,财富的因是财布施,你不肯用财物去帮助别人,你就得不到财富的果报。
12 今天在社会上,大企业家、发大财的人,都是过去生中,常常以财富帮助一些贫穷苦难的人,他种的这个因。这一生当中,他获得这么大的财富,是他的果报,是他应当得的。
13 我没有种这个因,我不应当得这个财富;不应当得而得到,祸害就来了,灾祸就来了。为什么呢?那叫不义之财。不义就是你不应该得的,你没有这个因。
14 聪明智慧也是果报,是法布施的因。
15 欢喜教导别人,欢喜将这些道理讲给别人听,这是属于法布施。法布施的果报,得聪明智慧。
16 无畏布施的果报,得健康长寿,免于一切凶灾患难。
17 别人心不安,心有恐怖,你帮助他,让他心开意解,让他远离恐怖、远离恐惧,这些都叫做无畏布施。我们中国的佛弟子,大多数都采取素食、长斋。这个素食、长斋,是属于很大的无畏布施。
18 前世修好因,今生有好报;前世没有修好因,这一生哪里有果报呢?这是诸位要明了的!
19 明了了这个真相,贫贱之人,他能够安于贫贱;富贵人,他能够安于富贵。
20 富贵人明白这个道理,希望来生还得富贵,那就继续不断要修三种布施,他的富贵就永远享不尽。
21 贫贱之人明白这个道理,现前也可以修布施。如果他用心很猛,精进不懈,在这一生当中,就能把自己的命运改变。
22 从因果律上来说,我们每个人的一生,说实在话,都是命里面注定的,我们没有办法超过命运!
23 所以大多数人,你去看相算命都会算得很准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人家给你讲得清清楚楚,一点也没有讲错,可见得统统是定的!
24 你们念《了凡四训》,《了凡四训》非常好,能叫你开悟,你才晓得一个人一生命运是定的,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。
25 孔先生给袁了凡算命,他一年收入多少钱,八字上批得清清楚楚。一年下来一算帐,一点没错,不多不少,命里注定的!
26 命里注定有,总是有!命里注定无,怎么求也求不到。
27 袁了凡于是相信了命运,他什么妄想都不想了。
28 “命里头定的,我想也想不到;命里有的,我不要也不行,到时候也会来”,算了,干脆就不想了。
29 他的心清净了,他得定了,他也得三昧了。他跟云谷和尚两个人在禅堂里面盘腿打坐,坐了三天三夜,他心里头没有打一个妄想,云谷和尚看到他,佩服得不得了。
30 一个人有这么深的禅定功夫不容易,三天三夜坐在蒲团上不起一个妄念,所以对他很称赞。他就说出来,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,一切都知道了,他说:“我想也是枉然,干脆不想了。”
31 云谷禅师听到之后,笑了笑:“我以为你是圣人,原来你还是个凡夫!”
32 圣人是功夫成就的,他是凡夫,他是相信因果。
33 “算了不要想了,想也是枉然,想都是妄想,干脆不想了,何必自己找苦吃?”,所以他那个不是定,他是明了因果。
34 真正明了因果的人,一切妄念没有了,但是他比不上修道人,修道人他有观慧。
35 相信因果的人,他只晓得事情之当然,不知道所以然。他没有慧,还是被无明罩住,一生还是受命运的摆布,没有办法超越命运。
36 修道人住三三昧,完全把命运转变了,在命运当中可以说解放出来了,自己完全做得了主宰,这个跟袁了凡大大的不相同。
37 袁了凡是凡夫,自己做不了主宰;住三三昧的是圣人,他超越三界、永脱轮回。
38 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你修福就生三善道,你造恶就堕三恶道。个人命运,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!
39 袁了凡这个凡夫,我们称之为标准的凡夫,像我们都不够标准。他是个标准的凡夫,他相信命运,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所以他心安。
40 没有妄想、没有妄求,一切随着命运走,这叫标准凡夫。明朝了凡居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41 像了凡这种改造命运的例子太多太多,不胜枚举,不过没有把它写出书传下来而已。
42 了凡先生是把他自己的经历写出来,勉励他儿子的,这么传下来的。他也不是有意要传给社会大众,是无意当中传下来的。
43 所以,因缘、果报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,我们要透彻地明了与人为善,这是真正的善行,一定得善报。
44 其实,佛法的修学比世间任何法门都容易。
45 世间法的成就,得要靠因缘,所谓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好,不容易求到,恶也很难排除,这里面有果报。
46 佛在《法华经》里面说,“如是因,如是缘,如是果,如是报”。要改变果报,谈何容易!
47 可是要修行成佛,不难!为什么?因为佛性种子人人具足,这个本钱你有,缺乏的是缘。
48 换句话说,你缺乏的是信愿持名,只要具足这三个条件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?
南无阿弥陀佛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