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R 忍辱 ~

1《金刚经》上说: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,所以菩萨六度中,忍辱是成败的关键。

2 能忍,无论做什么事情,我们的愿望才能达到,理想才能够实现。

3 在这个世间,人事环境要忍耐。这个忍耐里面,有顺自己意思的,有不顺自己意思的,统统要忍。

4 称心如意的要忍,为什么?怕生贪爱,要保持距离。

5 冤家对头也要忍,为什么?保护你自己的清净心。

6 不是认为冤家对头我要忍,欢喜贪爱就不要忍;那完了,你就被它障碍了。统统要忍。

7 对人、对事统统要有耐心,这才能成就。

8 修学佛法更要有耐心,一门深入。我把其他的法门放下,也是忍。

9 许许多多经典我都很喜欢,都很想深入,但是现在要一门深入,那些要暂时放下,也要忍耐。

10 《华严经》好,我知道,我对《华严经 》向往,非常地仰慕,现在也要忍心把它放下;因为不放下,对于往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妨碍。

11 一定要专,一定要一门深入。能忍,然后才有进步,专一了,才能做到精进。

12 忍辱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,世出世间法,你要没有耐心,你就不会有成就。

13 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、毅力、长远心。

14 你忍耐的力量愈强,你做的事业愈大;什么都不能忍耐,你的前途就有限。

15 忍辱,是教你忍耐;我一心专修念佛法门,其他的统统放下、统统舍弃,这就是忍辱。

16 一心持名,你决定不会与人家相争。“与人无争,于世无求”,那就是忍辱波罗蜜。

17 忍辱是无畏布施。

18 一个人他修忍辱波罗蜜,平常我们言行不小心得罪他,我们不会担心,因为他不会怪罪,他也不会报复,我们身心能得到安稳。

19 忍辱是度嗔恚,养慈悲心,不会有怨恨,不会有报复。

20 修忍辱,能忍,而后才有定;能定,而后才有慧。戒定慧是功德。

21 不能忍辱,心就不清净;心不清净,戒定慧没有了,嗔恚之火把你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。

22 真正有智慧的人,觉悟的人,遇到逆境现前的时候,决定不肯烧自己的功德,绝对不发脾气。

23 六度里面,布施、持戒是修功德,忍辱是保持、保全;不能忍的话,那功德都没有了。

24 佛教我们修忍辱,忍辱能对治嗔恚,忍辱能消灭贪嗔痴三毒,忍辱能保持你的功德不会失掉。

25 自古以来大凡老师教学生,也就是讲“五年学戒”;“五年学戒”最重要的科目是修忍辱波罗蜜。

26 佛教我们忍辱,教我们修定,教我们心地要清净平等,要慈悲忍让,这样自己修行才比较顺利一点,三宝威神加持也能产生效力。

27 学佛要忍辱,要能包容,要能够饶恕别人。

28 自己要认真修行,要忍辱,要能够让人,不要动意气,这非常地重要。

29 修行一定要有耐心,要忍辱才能成就。尤其大众在一起生活,彼此都是凡夫,习气都很重,一定要忍让。

30 “不能忍辱”,这是大病;不晓得“不能忍辱”这个烦恼的严重,可以说是非常猛烈的伤害。

31 我们要忍辱,决定不跟人结怨。

32 我们受冤枉决定不能避免,为什么?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愚痴无知,我们跟一切众生结过多少怨,今天受人毁谤、陷害,想想是应该的,没有话说的,我们要欢喜接受。

33 我们受冤枉之事甚多,一定要忍辱,修忍辱的果报是相好。

34 化解冤恨的总纲领是:忍让与逆来顺受。化解怨恨,自他两利。

35 与人相处,总要懂得礼让。彼此相处修忍辱,大家都能够忍一点,家庭就和睦了,社会就祥和了。

36 处处忍让,处处学吃亏,当作还债想。

37 凡是有成就的人,没有一个不是谦虚礼让的。能忍,才能精进;若不精进,习气难断。

38 修行要有耐心,修行过程当中,必然有挫折,你愈是勇猛精进,挫折就愈大。

39 这个挫折的来源,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,业力障碍住,这是没法子避免的。

40 有忍耐的力量,才能够消业。

41 一定要忍耐,才会有进步; 不能忍,必定受阻碍。

42 学佛,要受得了寂寞;心忍得下来,是初步功夫。

43 物质生活,要降到最低;对生活环境,要忍耐,绝对不能贪图享受。

44 富贵人对于自己的享受,能够节制,能够节俭,就是忍耐,他的富贵就能够常保。

45 自己生活过得节俭,又能布施,福报就绵延长久。一面享受,一面又再修福,又再积德,这就对了。

46 不能节制,不能忍耐,就一次享尽,富贵很快就报掉。

47 学佛的人,处处吃亏,处处受气;能忍受得了,是真菩萨!

48 能放得下、能忍辱,什么都能受得了,这样才能带业往生,才是往生西方基本的条件。

南无阿弥陀佛

No comments: